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巨额财政资金结转症结何在?

2014年05月08日 15:1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喜欢存钱,省下的每一块铜板都存进银行,而不是随意花掉。虽说眼下不少时尚潮人讥讽“有钱不花是傻瓜”,但我坚定认为,量入为出,积谷防饥,绝非坏事。

  这是从百姓私人的角度说事。但若放在公家位置,“不会花钱”则另有说道。前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便透露,财政资金结转偏大,“大概好几百个亿,甚至会超过一千个亿”。人大有关人士认为,“有钱不花会影响发展”。

  预算好的财政资金,到年末却未能花出去,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地躺在账簿上“睡大觉”,肯定是个问题。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整体处于高速发展中的社会,诸多建设皆处于“资金饥渴”状态,一方嗷嗷待哺,另一方却闲置冬眠,其低效和浪费显而易见。

  但是,作为公共财政的管理者,“公家钱”不乱花,没有好项目,或者监管执行不落实,绝不随意开闸放流,而宁肯暂时将资金结转下来,则体现出“守门人”的高度责任感。尤其是多年来,人们见惯了用公家钱大手大脚,“仔花爷钱”不心疼的现象,如今财政资金倒有结余,亦属难得。

  值得追问的是,每年几百亿上千亿的预算资金没花出去,症结究竟何在?是预算编制问题,还是执行不到位,抑或具体的操作流程不科学?从报道看,事关“发展”的专项资金闲置率较高,那么,这就得拷问,在整个财政资金的大盘子里,用于“发展”的专项资金比例是否合适?众所周知,广东是第一经济大省,但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并未走在全国前列,有的民生保障还落后中西部甚至一些偏远省区。那么,为什么不能将更多的资金用于这些方面呢?

  这似乎暴露出财政运用的一个深层问题,那便是多年来我们过多地将资金投到项目、工程等所谓“发展”上,而轻视忽略了对民生保障及公共服务方面的关照。我们说,“发展”的本质还是体现在民生幸福及公共福祉上。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公共财政的天平无疑应更多向民生福祉方面倾斜。

  其实,“公家钱”说到底是取之于民,也理当用之于民。但究竟怎样“用之于民”,则不能不说是我们公共财政运行中的一个短板。省人大承认“预算监督”是个薄弱环节,计划今年实行全口径的预算监督,并引进“第三方评估”机制,无疑值得期待。但要真正令公共资金花得好,用得其所,既不盲目乱花,又让每笔支出都经济合理,高效公正,显然还需在体制机制的变革上多做文章。(评论员 阅尽)

【编辑:刘彦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