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向“庸政懒政”行为开刀

2014年06月11日 08:46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倡导“敢于担当”,李克强总理突出强调“抓落实”,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都鲜明地指出了我们改革所应有的精神状态,都是在向“庸政懒政”行为开刀。敢于担当,抓好落实,才能确保政令畅通、激励改革创新,才能防止消极懈怠贻误改革时机

  敢于担当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求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各地区各部门要敢于担当,积极有为推进改革攻坚”,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指出了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而就在5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使用的高频词是“抓落实”。国务院6月6日发出通知,部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这是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国务院对所作决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的第一次全面督查。这次督查要达到四个目的。一是要打通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力破“中梗阻”,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二是要树立言必信、行必果的施政新风,做到守土有责、奋发有为,杜绝松松垮垮、大而化之的工作状态,纠正推诿扯皮、拖延应付等庸政懒政行为。三是要对政策措施落实不力的,实施责任追究。这次督查要动真格,做到不尽责就问责,力戒“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为官不为和“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敷衍了事,切实增强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四要努力破除政策措施落实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和强化抓落实的制度保障,体现施政要求,提高行政效能,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政策措施带来的实惠。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倡导“敢于担当”,李克强总理突出强调“抓落实”,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都鲜明地指出了我们改革所应有的精神状态,都是在向“庸政懒政”行为开刀。敢于担当,抓好落实,才能确保政令畅通、激励改革创新,才能防止消极懈怠贻误改革时机。这就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有那么一种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推向前进。

  必须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一般而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我们干部整个群体的想法。总体而言,我们坚信他们的素质是好的。但为什么干部队伍中出现不少“畏首畏尾”、信心很足但“无从下手”的情况呢?其中持“庸政懒政”态度的,肯定有,须使之警醒起来、予以纠正。

  有些舆情评论对近期现象分析说,“是强劲的廉政之风”弄得官员“灰色收入”少了,出现“为官不易”、“官不聊生”现象,不少公务员再次“下海”,云云。如果领导干部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态度来干工作,这就是“为官不为”。应当看到,不作为也是作风问题,庸政、懒政同样是渎职。这种庸政、懒政的行为不仅会辜负党和国家乃至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还会破坏党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如果长期发展下去,还会影响到一个地方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各部门、各级政府要尽职尽责,奋发有为,切实使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其实,所谓“为官不易”,不是说我们为官的条件不好,而是坚持把握慎权、慎微、慎独不容易,诱惑太多、考验太多,实际上陷阱也太多,搞不好就落在陷阱里了。因此,党员干部都要增强信仰力量和道德力量,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名利,正确对待群众,做到坚定清醒有为、为民务实清廉,永葆共产党人本色。凡事就怕认真,共产党人最讲认真。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干净是为了更好地干事,我们必须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一再强调“三严三实”,提倡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正是为了正本清源,引导干部争做既干净又干事的好官。

  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增强本领

  庸政懒政现象需要我们加以警惕。就广大干部而言,抓好作风建设,还要时刻与增强本领结合起来。我想起毛泽东同志关于“本领恐慌”的著名论述,以为是:干部须加紧学习新知识、历练新本领,解决好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

  那么,干部有哪些“本领恐慌”呢?

  首先,对“国家治理体系”认识不足,“治理能力”不够。笔者曾供职媒体,记得提出“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时,当年国家计委机关的同志们都不知怎么做才好呢。当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提出,这个“治理体系”应该有“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但如何做到这“三性”,既需要各级和各个机关及相关干部敢于“从自己身上开刀”,又需要干部们大胆探索和实践。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是多么重要和迫切!

  其次,靠制度、靠民主法制办事的能力还不够。我国民主法制的传统还不够,应该是一个共识。比如,生活工作中办件事,我们首先想到的,“有什么熟悉的人可以联系一下,打通关系”,即从“人脉”上动脑筋,由此,出现一番“人情”“公关”(实为“攻关”)社交活动。

  更有难度的是,改革须破除一些旧的规矩、制度以至法律条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因此,如何把握“破与立”中的“度”和关节,驾驭改革,做到“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实在是有着深奥的学问和本领。简言之,一是需要具有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精神,二是需要学习法律知识,“试”和“闯”,也得符合规律。

  “中国经济是干出来的!”事靠人为,事在人为。我们预期,中央设计的一项项新做法会有序地出台,十分需要各级各方面密切配合,坚决执行不走样。倘若我们以“落细落小落实”精神,锲而不舍地去努力,一定会一步步扎实地去圆“中国梦”的。(周锦尉 作者为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研究部部长)

【编辑:刘艳】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