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深改革”与“微刺激”合力构筑中国经济企稳基底

2014年07月16日 15:2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中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其中一季度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虽然整体增速略低于去年上半年的7.6%,但宏观经济“缓中趋稳”的特征已然十分明显,经济内生动力正在增强。

  今年,中国政府一改对经济增长率的“刚性追求”,将全年增长目标设定为“7.5%左右”——“左右”两字,带给外界的不只是耳目一新之感,其背后更是经济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宏观调控思路的转变。

  众所周知,新一届政府始终将改革作为发展的最大红利,为此甚至不惜牺牲一些增长速度。这首先就体现在为经济增长科学设定合理区间上,不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措施,确保经济增长不突破保就业的“下限”,居民消费价格(CPI)不突破防通胀的“上限”。

  与此同时,始终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为市场经济“松绑”、创造有利于市场竞争的宏观环境。截至今年3月,本届政府先后5次清理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共计416项,今年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也要达到200项以上,而其中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项目是重中之重,这无疑可以为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增强动力。此外,引人注目的财税体制改革,也为建立现代财税体制设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有改革必有阵痛,经济数据的短期放缓或者回调不可避免,但经济内生增长的基础却在不知不觉中巩固壮大。去年下半年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用电量、外贸出口等宏观数据的先抑后扬,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逐渐增强。

  与结构性改革相匹配,维持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也至关重要。今年以来,中国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定向调控政策措施,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有人将此类宏调喻为“微刺激”,显然是凸显其与以往依赖投资增长的“强刺激”的区别。

  定向调控实施之初,不乏舆论担心,“微刺激”是否会变为“强刺激”?中国是否重回靠刺激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

  事实上,“微刺激”政策基本都具备定向精准发力的特征,重点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铁路、水利、能源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同时也对传统企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进行扶持。

  “深改革”与“微刺激”,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共同构成当前中国经济大厦的底座:改革是为经济长远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合理的结构与环境,而一定的刺激措施是为改革赢得时间和空间。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负重前行、迎难而进,在形势错综复杂、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预期向好,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改善民生都有新的进展,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增长潜力和回旋余地。

  尽管各类数据初步显示出新型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但中国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压力,下半年以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将继续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动力,解决经济结构中的实质性问题、根本性问题,打通制度僵化的梗阻、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同时,平衡好“深改革”与“微刺激”的关系,始终维持一个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筑牢经济发展的基底。(记者 郭鑫)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