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公车改革面临硬骨头 专家称需防车补变“涨工资”(3)

2014年07月26日 13:43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采访中,多位基层干部群众和业内专家表示,国内公车改革逐步走向深水区,遭遇的难题可能越来越多,唯有正视问题、突破惯性、公开透明、严格监督,才能真正体现改革的实质。

  首先,要保持改革“一以贯之”。多年来各地公车改革不断,但容易陷入“越改越多、越改越乱”的困境,就是因为缺乏彻底性。一些地方应付、作秀,有的在风头上把公车“封存”一阵子,风头过了更加肆无忌惮。

  此次中央明确要求取消一般公务车辆,就是要求彻底改革,抑制再次反弹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纳入本次车改的“厅局级干部”在地方上算得上“大领导”,如何触动其切身利益阻力可想而知。但是,既然新车改已经“上路”,改革就不能打折扣,必须根据中央精神坚决突破,让基层群众看到坚定的改革决心。

  其二,抑制借改革增福利的冲动。当前公车改革中群众最不满意的就是一些地方的高车补问题。个别地方干部车补抵得上当地职工大半月工资,存在变相增加福利之嫌。叶青说:“中央制定的补贴标准低于目前一些试点地区的标准,这些地区应按改革方案调整补贴。决不能变相增加公务员福利,否则与改革目的背道而驰。”

  其三,加大监督和惩戒。多年来公车乱象屡禁不止,根源之一就是监督惩戒力度弱,法不责众。群众最担心改革后出现“公车照坐、补贴照拿”的“回潮”现象。记者在调研中也看到,一些率先车改地区的个别基层干部,通过向业务关联部门或企业“借司机”,用公款支付司机工资等方式,让“领导专车”回归。

  还有一些基层干部群众表示,按照改革方案,党政机关单位还是可以保留“机要通信、应急公务用车”。这个“尾巴”如果处理不当,未来可能成为一大隐患。因为很多单位实际上本来就只有一两台车,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改革等于没改,“只是增发车补而已”。

  而且在现实运行中,只要单位“留了车”,很多情况下都会归属部门或单位“一把手”使用,普通公务员很难提出意见,纪检监察对此往往也很无奈。一些基层干部担心,如此一来,单位领导一边享受高车补,一边享受实际上的专车,造成新的不公。

  此外,目前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地方改革时,应保证车改在事业单位、国企同步开展。否则公车“乾坤大挪移”,不仅更难监管,还会更加隐蔽、更加奢侈。

  对此,受访的基层公务员和普通群众呼吁,公车改革不能有“特殊情况”,应该搞“一刀切”,在利益惯性很大的公车改革领域,千万不能留后手。新车改只有不“越改越多、越改越乱”,才能收获节约“三公”经费、重塑各级党委政府形象的实效。(记者 陆文军 苏晓洲)

【编辑:王浩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