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出境归国后的恐怖分子对社会安全威胁更大

2015年01月20日 06:21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

  近日来,公安部发布了专项打击西南边境偷渡活动的消息,重点打击对象之一,便是受到境外势力利用宗教极端思想蛊惑、欲通过偷渡出境参加所谓的“圣战”的偷渡人员。

  昨日,被广西凭祥警方通缉捉拿的新疆籍偷渡人员海外尔·麦图隼在凭祥市一小区旁的山上被武警官兵抓获。

  据介绍,19日晚7时50分左右,武警广西总队崇左市支队60多名官兵循迹追踪海外尔·麦图隼,在凭祥市北大路莲塘小区附近的山洞中将其抓获,并当场移交给公安机关。据一名参与围捕行动的武警介绍,海外尔·麦图隼被抓时没有反抗,明显受惊。

  18日晚,广西凭祥警方在对欲借道偷渡前往越南的维吾尔族人进行拦截时,遭到行凶拒捕。警方当场击毙2人,抓获2人,海外尔·麦图隼侥幸逃脱。

  对此,钱江晚报记者连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专家李伟,解读目前我国在打击非法越境从事恐怖主义活动的相关问题。

  对于受蛊惑非法出境的人员

  我国一直持打击态度

  钱报:目前,我国对于有不法分子偷渡越境参加所谓“圣战”或其他恐怖主义活动,是持怎样的态度?

  李伟:我国一直持打击态度。这跟国际社会当前所进行的反恐工作基本一致,这也是当前国际社会反恐的一个主要目标。每个国家都要加大打击恐怖主义力度,防止本国一些受到国际恐怖组织影响的极端分子,出境参加恐怖主义活动,并防范这些人回国搞恐怖活动。

  钱报:这些人为何会选择偷渡出境参加所谓的“圣战”,或从事恐怖主义活动?

  李伟:主要还是受到了境内外极端势力的蛊惑。其中主要的一方面在于那些极端势力会利用、激化、夸大一些现实矛盾,对一些人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他们还会利用宗教和极端思想,对特定人群进行宣扬和思想控制。

  钱报:这些受蛊惑的人员,主要前往哪些国家?

  李伟:这些偷渡出境人员有可能先到东南亚,继而抵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后,再到土耳其。之后再分两线:一线主要去了伊拉克、叙利亚;另一线则去了南亚地区,比如巴基斯坦边境部落区,那里也是“东伊运”藏身的区域。

  出境归国后的

  不法分子危害更大

  钱报:这些偷渡出境的不法分子,会对我国的社会安全产生哪些威胁?

  李伟:这些人员回国后,有可能会组织策划更多的人来从事恐怖活动,他们就成为恐怖威胁的策源方。

  另一方面,他们自己成为恐怖活动的执行者。这些人在伊拉克、叙利亚等地的战场,或恐怖基地受到了实战或恐怖主义训练,其从事恐怖活动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有些从境外回来后的恐怖分子,也会和境外恐怖主义势力联系更加紧密,因而获得资金或物质上的支持资助,并且在招募新恐怖分子等问题上会呈放大性的效应,其危害也更大。

  钱报:这些恐怖分子主要会采用哪些手段来威胁社会安全?

  李伟:从国内外恐怖袭击的一些案例来看,他们会根据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工具和手段,会采取不同形态的恐怖袭击,所以也不能一概而定。

  钱报:为打击这些危害,我国一般会采取哪些措施?

  李伟:如果在境内,还没有出境,我们会依照打击偷渡的这种方式,如果这些人涉及到传播极端主义思想,恐怖主义的组织、策划、宣传,那么则会按照最新修订的《刑法》中的相关条款,来走司法程序。

  如果这个人已经跑到了周边国家,那么会通过国家间的司法合作,将之引渡回国,再走相关的司法程序;和周边国家没有相关引渡条例的,则是通过积极沟通,希望相关国家能按照联合国的相关要求,来行相关的司法程序。

  情报预警是打击的关键

  加强国际交流利于提升反恐能力

  钱报:我国在打击恐怖分子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李伟:最大的优势在于境内从事恐怖活动的人还是极少数,而且我们也有强大的反恐力量,民众的反恐意识和基础也很好。

  钱报:那哪些因素还需要加强,以便更好的打击恐怖主义?

  李伟:主要还是国际社会反恐所存在的共同难点,比如在情报预警方面,早发现恐怖活动的蛛丝马迹这一关键环节。虽然我们也通过情报预警破获了很多恐怖袭击,但是难以全面地防止恐怖袭击的发生,这方面也是今后需要继续加强的。

  钱报:该如何进一步加强情报预警?

  李伟:一方面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另一方面在于国内要继续整体提升反恐情报能力。此外,依旧要向全社会普及和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本报记者 陈伟斌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