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航天专家叶培建的“星际穿越”

2015年03月06日 13: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航天专家叶培建的“星际穿越”

  中新社记者 杨柳

  “去火星或许不能挣到几个GDP,但美国几十年前就开始搞,他们为了什么?权益!”面对全国政协委员、航天专家叶培建,记者本想和他聊聊月球上的事,但叶培建的心思似乎已经“穿越”到了火星。

  去年,印度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成功入轨,成为前苏联、美国和欧盟之后,第四个“火星探测俱乐部”成员,也是亚洲首个对火星展开探测的国家。

  “嫦娥一号发射之后,中国就具备了探测火星的能力。但现在印度人跑到我们前面去了。”叶培建说。

  今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已担任8年全国政协委员的叶培建准备了一份提案,希望能在国家层面上更系统、长远地制定中国航天发展规划。

  在叶培建看来,一旦有了明确的规划,中国航天事业今后的每一步该怎么走,哪些技术需要攻关,地面配套什么设施,人才如何培养,甚至航空航天大学的院系课程怎么设置,都能够形成体系。

  “前面的知识技术,后人能用上,中国航天事业才能够更好地持续发展。”说着,叶培建又提起了火星。“如果十几年前规划了探月之后探测火星,那么探测火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根据火星和地球之间的发射周期,28个月才有一次发射机会。即使现在下决心,28个月也很难出来,2018年又赶不上了。”

  1967年浙江大学毕业后,叶培建种过地,进过厂,之后就再没离开航天事业。他深知国家有许多事业要发展,凡事讲求优先次序,即便在航天领域,先探测火星还是载人登月,都存在争议。更何况外界一直有火星探测无用论之争,叶培建认为,眼光要放长远。“太空将来一定是争夺之地。过去南极、北极谁去呀。”

  问到火星探测计划,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显然早已在心中盘算了多遍。“印度的飞行器较小,探测功能也有限。中国在时间上已经落后了,就要在水平上向前跨越一步,要像‘嫦娥工程’探月三步曲一样,绕起来,落下去,还要在火星上走起来。”

  作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科学家,载人航天、应用卫星、深空探测常是叶培建挂心的三件事。而相比应用卫星和载人航天,叶培建说他把精力放在深空探测上更多一点。

  在深空探测上,叶培建主要承担着三大任务:一是按照计划完成探月工程第三步“回”;二是对今后火星、小行星等升空探测做好技术准备;三是为中国航天事业培养年轻人。

  除了将于2017年发射的“嫦娥五号”,年满古稀的叶培建还在为“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四号”加班加点。叶培建透露,“一定要让它干点‘嫦娥三号’没干过的事,再次落在月亮上也要比现在落的地方难度更大,更能体现水平,获得更多的科学成果。”

  至于中国航天队伍的培养,叶培建说这是他最不担心的。中国年轻人,尤其是航天队伍中的年轻人对于祖国的热爱,对于攻关的刻苦,连美国、俄罗斯的航天人都赞赏有加。

  在全国政协委员驻地之一的北京会议中心,叶培建每天都要争取走一个小时,“跟上年轻人的步伐”。他还聊到去年上映的以航天为题材的美国电影《星际穿越》,“中国电影人也应该用有意思的方式讲讲航天故事。”(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