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沈晓明:创新是浦东先行先试的“命脉”

2015年04月16日 19: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上海4月16日电 题:沈晓明:创新是浦东先行先试的“命脉”

  作者 李姝徵 郁玫

  在上海浦东即将迎来开发开放25周年之际,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接受此间媒体联合专访时表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浦东要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的乐园”。

  有人担心,经过25年的发展,浦东已经成为财大气粗的“富二代”,因此缺乏创新精神和改革动力。沈晓明则表示,浦东“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目前正致力于成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创新是浦东的命脉”,沈晓明说:“浦东具备条件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基地,希望浦东能够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的乐园。”

  较低的创新成本与门槛是浦东吸引创业者的“法宝”。沈晓明透露,中国食药监总局每批准3个一类新药,就有1个来自浦东张江;张江企业申报新药的成功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这源于10年前,浦东在张江陆续布设的6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在新药研发中必须经过的6个环节提供服务。沈晓明说:“理论上讲,一个人只要有创制新药的点子,背个书包就能来张江创业。”

  作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如何提升对科技创新性企业的吸引力,是浦东不可回避的问题。

  沈晓明介绍说,“德勤公司的调查显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后的平均成功率是1/3,而在浦东的成功率是2/3。对创业者来说,也是如此。”

  世界500强企业已有308家落户浦东,浦东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不过,面临“二次创业”的浦东又将目光聚集在民营龙头企业。对此,沈晓明充满信心,不断创新的浦东将更有利于民企的国际化;而更公平透明高效的营商环境,也将为民企创造新的机会与空间。

  在全球经济进入新格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局面下,“创新”是浦东乃至上海转型发展的良方。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将浦东领入自贸区时代。目前身兼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的沈晓明将上海自贸区的成立誉为“浦东二次创业征途上的新里程碑”,而上海自贸区的扩区,再次将浦东的格局提升到全新层面。

  一直以来,“敢闯敢试、先行先试”是融入浦东血液中的基因。沈晓明表示,浦东只完成“规定动作”是不够的,要在符合国家战略精神的前提下,应再“向前一步”。

  何谓“向前一步”?浦东在制度创新上有更深入的探索。3月17日,被纳入上海自贸区扩区版图的浦东新区张江镇率先试点取消镇一级的招商引资职能。沈晓明说,张江镇的改革是以制度创新来“解惑”,以此理顺张江开发区和张江镇的关系。“让擅长搞经济的开发区管经济,把社会管理的舞台让给镇党委、政府。”

  张江镇“向前一步”的改革意义同样是为自贸区扩区做出有益探索,以解决自贸区管委会与浦东新区政府功能重合时可能带来的管理难点。

  25年来,浦东便是在许多个“向前一步”中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根据官方发布数据,从1990年到2014年,浦东经济总量增长118倍,财政总收入增长290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7倍。(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