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锣鼓巷失文化味 文创产业应形成有效准入机制

2015年08月06日 14:4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南锣鼓巷失文化味文创产业应形成有效准入机制
南锣房檐上一个巨大的恐龙脑袋让居民眉头紧皱

  南锣落选之后……

  本期策划 李嘉瑞

  今年4月,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全国共30个街区入选。北京的皇城历史文化街区、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东四三条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等三处入选,而已经成为知名旅游景点的南锣鼓巷、什刹海等街区落选。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委对此解释,南锣鼓巷、什刹海等落选,是因为商业味儿太浓了。历史上北京城旧城区分不同区域,有居住区、有商业区,以前这两个地方都是居住区,可是保护开发后却变成了商业街,临街都是店铺,脱离了原先的味道。

  商业味儿是从哪儿来的?文化味儿又去哪儿了?记者走访了南锣鼓巷的胡同、商铺,既发现了问题,也发现了潜力。南锣今后想成为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其实大有希望。

  探访

  商业味哪儿来的?

  “这里到处都是老北京啊!?”游客们有这样的感叹。南锣鼓巷中,“老北京”三个字成了很多商铺的护身符,就好像挂上这三个字,就真的有了文化味。很多曾经零散的小商铺或街边的商贩,如今都打出了“老北京”的牌子,老北京卷烟、老北京烤肉……什么都有,最让记者吃惊的一个则是老北京咖啡。迈进这些“老北京”的铺子,有卖手机壳的,有卖自拍神器的,还有批发小商品的。

  去年9月,东城区针对南锣鼓巷进行业态调整,并颁发了《南锣鼓巷特色商业街区业态准入名单》,其中明确表示,严格限制小酒吧、无品牌特色饮食店、建材等涉及“小、散、乱”以及其他不符合南锣商业发展规划的业态,特别是对于烤串、炸臭豆腐等小吃,要严格限制并加强管理。

  一条南锣鼓巷现在都不够用了,南锣鼓巷商铺正在向周边胡同“溢出”,像雨儿胡同、帽儿胡同、黑芝麻胡同等这些和南锣接壤的地方,现在也开始发展成了商业区。里面的很多商铺都与北京的文化、历史没什么关系,像搞文身的店铺、酒吧、西餐日本餐馆等,商铺的装潢更是稀奇古怪,把古色古香的老胡同弄得眼花缭乱。

  老居民张先生带着记者在南锣鼓巷里一边走,一边指着街内奇形怪状的门脸发感慨。正走着,房檐上一个巨大的恐龙脑袋让张先生眉头紧皱,“您见过老北京的房檐上有恐龙吗!”

  追问

  文化味哪儿去了?

  南锣里挂了这么多“老北京”的牌子,却品不出一点老北京的味道。真正该属于老北京尤其是老北京居住区的玩意儿,正在弱化。

  南锣鼓巷中段靠东的地方有一个长约10米的石台子,走累的游人们坐在石台上休息,挤得满满当当,可对于身后的东西却很少关注。这石台的后面,陈列着很多块老门墩。别看这些门墩都不是金银细软,可恰恰是文化味很浓的老物件。现在物件还在,却没人看了。

  南锣鼓巷里,还有一块水准点石碑,这是一块汉白玉石碑,建于民国时期,当时的作用是测量北京地区海拔高度的标杆。如今,石碑放在玻璃罩内,前方有一块说明牌,但石碑在商铺群中已经不再显眼。靠近石碑,游人们则会被包围着它的各种甩卖价签所吸引。石碑的说明牌上满是脚印,它已经成了人们为了看清价签的垫脚石。在2011年,这块石碑的玻璃罩子上因为有缝隙,当时石碑一度还成为了“功德箱”,大把的钢镚被游人们塞进了玻璃罩。

  “您再看这家,门墩是圆的,为什么圆?因为以前住这家的是有权有势的人!”诸如此类谬误的讲解让人哭笑不得,这多出自于胡同拉车人和导游的嘴。一些被随口编造的传说故事,被拉黑三轮的人说得有鼻子有眼。

  思考

  潜力其实也不小

  南锣鼓巷及周边地区,并非已经没了历史和文化的影子。如何让今天的人们领略到这些院落的风采,又不打扰百姓们的生活,同时还要保护好这些古迹,这些院落需要一个恰当的自我表达方式。

  从南锣鼓巷进入帽儿胡同,行至西口,就能看到一座老拱桥。这座桥风化痕迹明显,有几根石栏已经换成了新的,桥下雕刻有4只镇水兽,年头太长已经看不出面貌。这座桥周围没有说明,电子地图上找不到它的“名姓”,天天过桥的人也不知道它的故事。其实这座桥的名字叫万宁桥,元朝就有了,只不过最早还是座木桥。桥底刻有“北京”二字,如果北京城发了水,积水没过了桥下的“北京”二字,则水患告急。周边的百姓说,这座桥的海拔高度比故宫高4米,如果桥淹了,故宫也就泡在水里了。

  而说起老居民区的标志,一些有名院落却不开放,这的确值得商榷。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些大院成为了各机关部委的宿舍或办公地,到今天,这些存在大量古迹的院落却成了大杂院。炒豆胡同的僧王府,是僧格林沁的老宅,门口虽挂了牌,但并非供游人参观的场所。东棉花胡同的拱门砖雕也挺有名,但它深藏于大院内,一般游客很难目睹它的真容。

  对比

  与入选街区的差距

  全国首批30个历史文化街区中,北京占了3个,其中还包括大栅栏。与落选的南锣鼓巷相比,大栅栏有为何入选呢?

  大栅栏根本找不出居民的院落,全都是商铺,可为什么就没被挑刺说商业味浓呢?记者实地走访感触最深的是,满街商铺,却不缺乏文化的痕迹。老字号云集的大栅栏,其面貌古色古香,有的老店甚至还维持着原有的门脸装潢样式。像瑞蚨祥、同仁堂这样的老铺子里,卖得不光是货,店里总是要留出那么一块地方,展示老店铺的历史,进店的人除了购物,更能品出不少故事来。狗不理门前的那组塑像,是游人们拍照最多的地方,慈禧老佛爷伸着兰花指品尝包子,身旁袁世凯雕得更是惟妙惟肖,再配上一组狗不理包子由来的说明文字,吸引游客们的目光也成了很自然的事。

  大栅栏自古以来就是商业街区,论其饮食文化、会馆文化,甚至青楼文化,哪一样也离不开吃喝,原本就有着良好的基础,再加上到今天这些风貌的完好保存,确实让人挑不出毛病。南锣鼓巷在这一点上就很吃亏,从居民区到商业区的转变过程中,文化淡化了太多。

  专家

  南锣如何入选?

  南锣鼓巷如果想“挺进”国家历史文化街区之列,有效的方案可能有哪些?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教授表示,目前南锣鼓巷及周边地区的发展,虽然迎合了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但也因此带来了过浓的商业味,很多酒吧、咖啡厅或新出现的创意产业,与古街的风貌不相符。如果相关部门有意使该地区向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对今后进入该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应形成有效准入机制,比如与北京历史文化关联不大的产业应进行控制,对于过于吵闹、经营模式与古街风貌不相符的,应进行管理。

  居民区、商业区是否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魏鹏举教授的观点也很明确,首先保护周边百姓的生活居住隐私是无可争议的,如果总是有外人随意进院拍照确实不合适,居民们的苦恼完全可以理解。但我们借鉴欧洲一些国家的经验,像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院落,当地居民都应有一种责任感,自觉维护古建的风貌,不能私搭乱建,更不能进行破坏。

  本报记者 景一鸣 文并摄J168

【编辑:王忠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