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热地:“十四世达赖根本无权改变转世制度”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8月29日 05:3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接受本刊记者专访

  一个藏族共产党员的五十年记忆

  “在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50年的发展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晓华王清颖薛文献

  热地,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自治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自治区纪委书记。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之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热地——这位从农奴成长为国家领导人的藏族领导,倾听一位见证雪域高原半个多世纪沧桑巨变的古稀老人的心里话。

  “50年的发展变化,翻天覆地”

  《瞭望》:您在西藏自治区领导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亲身经历、深切感受了中央历代领导集体对西藏的亲切关怀,请您谈谈自己的具体感受。

  热地: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十分关怀西藏各族人民。作为一名在西藏工作了几十年的民族干部,我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我们党的治藏方略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了与之伴随的西藏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回顾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成立自治区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半个多世纪,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证明,我们党的治藏方略是完全英明正确的,完全符合西藏实际,充分体现了西藏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是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的光辉实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了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这六次会议我都参加了。每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都确定了鲜明的主题,解决了西藏稳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深切关怀西藏各族人民,既考虑了全国政策的统一性、又考虑到西藏的特殊性,既总结继承西藏工作的历史经验、又准确把握时代的形势特点,为西藏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完全符合实际、充分体现西藏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特殊优惠政策措施,极大地增强了西藏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极大地推动了西藏反分裂斗争深入开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实践证明,西藏工作座谈会已经成为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治边稳藏的重要抓手,成为西藏各族人民所企盼的一件大事、喜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立足于新的历史条件和国际国内形势,着眼于“两个一百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提出了西藏要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俞正声主席指出的“依法治藏、长期建藏、争取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把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战略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8月24、25日召开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统筹国际、国内新的形势特点,结合西藏和四省藏区实际情况,以“四个全面”为统领,以确保西藏和四省藏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持续稳定和长治久安为目标,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总结了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平叛以及民主改革以来党的西藏工作的历史经验,充分肯定了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稳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绩,科学分析了西藏和四省藏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进一步做好西藏和四省藏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战略部署、目标要求和重大举措,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西藏和四省藏区工作指明了方向。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在推动西藏和四省藏区持续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是对西藏和四省藏区工作的巨大推动,是对西藏和四省藏区各族人民的巨大鼓舞,是西藏和四省藏区改革、发展、稳定历史进程中的新的里程碑。

  《瞭望》: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在西藏发展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热地:西藏从1951年和平解放到1965年成立自治区,经过了艰苦、复杂、迂回、曲折的建政历程。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建设经历了由两种政权并存到建立统一的人民政权,从过渡性质的政权走向正式成立的自治区的漫长过程。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西藏实际出发,从西藏各族人民的愿望出发,确定了正确的治藏方略、坚持慎重稳进、稳边兴藏的伟大胜利。

  自治区的成立,标志着西藏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开始全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各族人民从此享有自主管理本地区事务的权利,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瞭望》:您在西藏工作时,曾经讲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到北京讲西藏话,回西藏讲北京话”。为什么要这样说?

  热地:这句话有两层含义。第一,是要正确处理坚持统一和保障自治二者之间的关系。团结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也就谈不上民族区域自治。与此同时,要在确保国家法律和政令实施的基础上,依法保障西藏自治区行使自治权。在这一点上,中央给了我们西藏许多特殊优惠政策,确定了全国支援西藏,收到了任何人也无法抹杀的重大成效,西藏各族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第二,具体来讲,“到北京讲西藏话”,就是我们每次到北京去,都是实事求是地向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反映我们的情况和要求;“回西藏讲北京话”,就是回西藏后大张旗鼓地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如何关心西藏人民、如何重视西藏工作,全国人民如何支援西藏建设等等,让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真正体会到中央的关心、全国的支援,体会到以实际行动守卫好、建设好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这12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放心。

  《瞭望》:作为西藏半个多世纪发展的见证人、参与者,您怎么看这50年来的变化?

  热地:这50年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西藏这50年的发展成就可以用“五个全面”来概括,即:政治全面建设、经济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文化全面繁荣、人民生活全面改善。

  就拿我的家乡那曲地区比如县来讲。在旧西藏时,全县没有一条公路,交通运输全靠人背畜驮,连自行车都没有见过,更别说汽车。而现在,县乡村公路基本四通八达,全县人民拥有4万多部手机,小汽车、货车、摩托车等各类交通工具将近2万辆。不仅如此,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比如县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73元,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居房,用上了手机、洗衣机、电视、冰箱等电器,总人口由民主改革前的2万多人增长到现在的7万多人。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在北京中央政法干校学习期间,母亲从家乡托人给我写了一封信,由于道路遥远、邮路不畅,半年多以后,我才在北京收到。那现在可就大不一样了:我从北京人民大会堂我的办公室里给家里打电话,几秒钟就可以通上话。这在过去是根本想象不到的事情。

  《瞭望》:您到北京工作后,每年往返于北京和拉萨,坐过行驶在青藏铁路上的火车吗?有人担心这条铁路修好后,会使西藏本地文化和生态遭到破坏,您怎么看?

  热地: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在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等中央领导对进藏铁路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心下,西藏各族人民盼望了半个多世纪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7月21日,在中央的特殊关心和专门安排下,我从格尔木坐上了非常安全、舒适、快捷的青藏铁路火车于当天回到拉萨,确实感到无比的激动和由衷的高兴。

  我看到一个资料,青藏铁路开通9年来,累计运送货物40483万吨,累计运送旅客9100多万人次。仅2014年,西藏就接待国内外游客1500万人次。西藏人民把青藏铁路这条“天路”,称为团结之路、致富之路、幸福之路、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之路,这话一点也不假。

  有人说,青藏铁路破坏了西藏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这是不了解实际情况的偏见。青藏铁路从修建到通车运营,采取了种种严格措施保护环境,大家有目共睹。通车以来,环保部门跟踪监测表明,铁路沿线江河湖泊水质无明显变化,植被、湿地、冻土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沿线野生动物迁徙条件和沿途自然景观未受破坏,完全达到了环保设计要求。

  青藏铁路的开通,给藏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机遇。藏民族文化只有与世界一切优秀文化不断交流,才能焕发勃勃生机。铁路开通后,各种形式的藏文化能够更加便利地走出高原;而更多的国内外喜欢藏文化的人们也能够方便地走进高原,近距离地了解、认识藏文化。

  《瞭望》:如果要总结这些变化,您认为有哪些规律性的东西?

  热地:我从自己几十年在西藏工作的亲身经历中,对西藏的发展变化总结了五句话,即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总结这些发展变化的最根本原因,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只有跟着共产党走,西藏人民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才会有光明灿烂的美好未来。

【编辑:官志雄】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