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读书种籽刘师培

2012年02月08日 11:50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1907年,刘师培携母带妻,与同盟会会员苏曼殊一起东渡日本。章太炎得知消息后手舞足蹈,哈哈大笑,说:“申叔(刘师培的字)来了,吾道不孤矣!”汪精卫问:“申叔是何人,使你如此欣喜?”章太炎说:“你不知道,此人是真正的绝世之才,国学界的凤凰,革命派中的狂人,更难得是,他的年龄只有二十二岁。”汪精卫诧异道:“二十二岁?那他的学问能有多高,竟可称其为国学界的凤凰?”

  章太炎笑而不答,一副极陶醉的样子,继而瞑目自吟道:“刘生今健在,东亚一卢骚。赤手锄非种,黄魂赋大招;人权光旧物,佛力怖群妖;倒挽天瓢水,回倾学海潮。”吟完,忽然睁大双眼,说:“这是别人赞他的诗,将他比作东亚的卢骚,你说他厉害不厉害?”章太炎素以狂狷闻名,当世之人没有几个他能看上眼的。但惟独对刘师培青眼有加。刘师培何许人也?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愈,江苏仪征人。出身传统经学之家,自幼熟读经史子集,聪明过人,记忆力极强。“为人虽短视口吃,而敏捷过诸父,一目辄十行下,记诵久而弗渝。”刘师培在北大教书时,体弱多病,但记忆力却不减当年。时常致函扬州家中索取典籍,说明在何橱何格、何排何册,家人一索即得,从无误记。

  刘师培授课时总是两手空空,不带片纸只字,信手拈来。哲学家冯友兰回忆当时上课的情形:“当时觉得他(刘师培)的水平确实高,像个老教授的样子,虽然他当时还是中年。他上课既不带书,也不带卡片,随便谈起来,就头头是道。援引资料,都是随口背诵。当时学生都很佩服。”

  刘师培以一笔烂字出名。据说当年他考秀才时,主考官形容“字如花蚊脚,丑细不成书”。本不欲录取,但见其诗中有“木兰已老吾犹残,笑指花枝空自疑”这样的佳句,最后破格录取为第一名。在北大当教授时,刘师培的字被公认为倒数第一。他最怕在黑板上写字,不得已偶尔写一二字,也多是残缺不全。一次,陈独秀来听课。一堂课下来,刘师培在黑板上只写了一个“日”字,而且是用粉笔画了个圈,中间胡乱地加了一点。

  刘师培为人不修边幅,蓬头垢面,衣履不整,看上去活像一个疯子。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时,一日,教育部旧同僚易克臬来访。见他一边看书,一边吃馒头,面前摆着一碟酱油。

  由于他看书认真以至于将馒头在墨盒里蘸着吃,嘴和脸涂得一片漆黑。刘师培初到北大时疾病缠身,走起路来弱不禁风、摇摇欲倒。文科学长陈独秀特准他刮风下雨请假不来。在北大,刘师培“讲学而不论政”,除教学和研究活动外,平时不大在校园中露面。他说,因“抱疾岁余,闭关谢客,于校中教员素鲜接洽”。

  当时他与今文学家崔适住对门。二人平时见面彼此恭恭敬敬,互称先生,且伴以鞠躬。但是一旦到了课堂上总是互相攻击对方,毫不留情。1919年11月20日,刘师培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享年36岁。

  刘师培一生备受争议。作为国学大师他与章太炎齐名,被称为扬州学派的“殿军”。作为经学大师,刘师培在继承《左氏》家学的同时,将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吸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来,开拓了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境界,堪称是中国近代完全应用西学探讨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第一人”。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力排众议聘刘师培为文科教授,为的是“为中国保留一二读书种籽”。就刘师培在晚清一代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学术贡献而言,他堪称是“读书人的种籽”。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史飞翔)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