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启功的善良

2012年03月01日 15:54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文史学家启功是在2005年去世的,他的身后,除了留下一批宝贵的研究成果和书法作品,还有若干耐人咀嚼的故事。

  北京潘家园有不少冒充启功作品的伪作。一天,几位友人撺掇着启功来到潘家园,见到了那些伪作。启功的第一反应是惊愕,继而笑了起来。他想起了自己幼时曾经羡慕清代前辈被人模仿的殊荣。他眼前见到的情景,竟是他想都不敢想的。有人打趣地问他感觉如何,启功笑答,写得比我好。他不打算“打假”,他讲:“这些假字都是穷困之人因生活所迫,寻到的一种谋生手段,我一打假,也把他们的饭碗打碎啦!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艺术品除了市场价值还有艺术价值。有人问启功,该如何来判断市场上“启功作品”的真伪,他的回答是:“写得好的是假的,写得不好的是真的。”这话一般被解读为是启功的谦辞。实际上,它们除了映像出启功的人品外,更道出了“艺术无止境”的真谛。启功用不着自信到无人可及的程度,相信“模仿者”可能有更深的造诣,更是一种求实的态度。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市场是个好东西。但坚持认为市场能把一切问题彻底解决,仍只是部分经济学家的说法。不难理解,既然市场是人为的活动,那么市场上展现的一切,都不得不打上人性的印记。人们是在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之后,才认识到科学是柄双刃剑的,我们认识市场,不应当再走过多的弯路。记得启功也讲过,市场上有些拥有他的“真迹”的人,希望他快些死掉。这番话真让人听了不寒而栗,但绝非空穴来风。“富”是一种价值,“仁”是另一种价值,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说实话,至今还没有什么理论把两种价值的联系能讲清楚。市场的理论是以“自利”的“经济人假设”为起点,而许多公益(如启功晚年的义卖捐款,巴菲特的慈善活动),其运行逻辑则是以“利他”为起点。“自利”的理论根本难以解释非营利的组织行为,即赚钱的逻辑并说不通捐钱的道理。人们普遍期待,未来的社会中坚是一批富而仁的人,如何才能实现,仍需讨论。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严方正)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