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欧洲时报:中国 “两会”改革强音启迪世界

2012年03月05日 12: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3月5日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中新网3月5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5日刊文说,近年,随着在世界舞台上“中国角色”日益“吃重”,“两会”越来越受海外关注。今年“两会”的改革强音与朝野达成深化改革共识,向世界诠释出改革的要义,对全新环境下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不同制度之国家,特别是对深陷欧洲危机难以自拔的欧洲,都深具启迪意义。

  文章摘编如下:

  3月3日和5日,将决定中国未来一年发展“路线图”的北京“两会”,在举世瞩目之下分别拉开帷幕。近年,随着在世界舞台上“中国角色”日益“吃重”,每年的两会之际,海内外媒体都会上下求索,定位“风向”,“聚焦”热点,寻找“关键词”。如果说,去年因“十二五”开局年,使“十二五”荣登这一关键词榜之首的话,今年,“改革”则在纪念邓公南巡二十周年的主旋律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无可争议的“第一言”。

  会前,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共高层在谈改革;官方与民间媒体在议改革;社会各个阶层都在挺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一位村支书这样说,“老百姓最拥护改革。”“农民告别皇粮国税,逐渐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这都是改革的成果。我当了20年村支书,每天和农民生活在一起,他们的想法我最清楚。”

  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赵启正就改革问题表示:“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外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深化改革的基础更加坚实了。另一方面,人们对进一步改革的认识也越来越有共识。”

  可以说,两会前夕,改革之风吹绿一池春水,围绕改革的朝野共识,空前凸显。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各种利益诉求,各种政见代表,可以对很多问题存分歧,但无人认为中国可以停止改革,又无不认为改革乃解决这些问题之第一良药。

  30多年前,由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今天,说每一个中国人,都在这“30年河东”的改革大潮中,尝到甜头,应不为过。今天,为什么中国人特别怀念邓小平?就是他在新中国发展史上,以先对改革之倡导,再对改革之坚持,两次在中华民族历史关键时刻,果断地以“改革”这个平凡不过的词汇,创造了一段人类社会不平凡的史诗。

  中国的改革之路,是和平崛起的发展之路。今天两会的改革强音与朝野达成深化改革共识,向世界诠释出改革的要义,对全新环境下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不同制度之国家,特别是对深陷欧洲危机难以自拔的欧洲,都深具启迪意义。

  一是改革不分东西方,放之四海皆准。历史的航程永远不会停滞在某一节点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地区一个民族可以放弃改革而取得进步。回顾欧债危机形成的过程直到今天积重难返的局面,其最重要之教训用一言以蔽之就是改革的缺失:改革观念的不坚定,改革时机的贻误,以及朝野对必须之改革缺乏共识。

  二是改革不分意识形态,不分左中右。改革不是单向的,不是意识形态统领的,而是只要具有生存适应能力,具有进步要求,具有发展愿望的人群的某种必须做的事情。全世界的过去与今天,不断在向我们重复着同一个故事:与时俱进的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就陷入危机。

  三是改革是改良式的渐进行为,而非革命式的突变行为。这个要义,已为当今世界冠以各种名目的革命,并非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答案所证明。

  四是改革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并非仅仅指向经济、社会,也指向体制与政治。回顾中国30多年改革史,堪称是全方位的。但就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比较而言,显然是政治改革相对滞后。这也正是两会之前,胡锦涛等中国高层频频吹风政改的针对性所在。

  两会奏出的改革强音,必会坚持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自身需要之节拍,并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镜鉴。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正在形成改革腾飞、升华的两翼,海外华侨华人对两会后中国的改革之路,充满期待;对中国改革之路通向民族复兴之路,信心满满。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