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大公报:“强势”普京对中国更有利

2012年03月07日 15: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莫斯科时间3月5日凌晨1时许,俄2012年总统大选计票已达60%,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数据,统俄党候选人普京得票已升至64.65%,大幅领先于对手。当夜普京支持者前往莫斯科马涅什广场集会,普京登台演说,语未出,泪先流。  

  中新网3月7日电 香港《大公报》7日刊文说,一些媒体认为普京呼风唤雨的时代过去,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俄中关系紧密,才会有效遏制美国重返亚洲。弱势普京对俄中都没有好处。

  文章摘编如下:

  2012 年3月5日,普京以63.6%的得票率宣布当选俄罗斯总统。这一得票率反映了俄罗斯民众的普遍心理──摆脱苏联解体的阴影。普京需要协助俄罗斯恢复昔日的光芒。

  一些媒体认为普京呼风唤雨的时代过去,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如果俄中在未来五年内不在地缘政治上进行联合,那么,美国和西方采取各各击破的方式,届时俄罗斯如何保持普京留下的辉煌,中国如何开拓内需,让中国模式保持光彩。俄中关系需要感情的维系。俄中关系紧密,才会有效遏制美国重返亚洲。弱势的普京对俄中都没有好处。

  亚洲盟友不多

  普京自2000年任总统的八年间,政绩不可谓不突出。但在亚洲政策方面,普京的政绩几乎没有。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呢?

  普京周边的智库几乎都以欧美为主,而普京在整体国家战略发展上也以欧美国家为着眼点,这使得普京在思考亚洲战略时经常欠缺人才的支持。俄在亚洲的外交官经常不是普京的核心人物,而这些人热衷于被他国招待,使得普京的亚洲政策变为“没有政策”,决策迟钝。

  俄罗斯本身在亚洲的盟友并不多。俄罗斯和印度的关系在目前状态下还算是可行,在某种程度上,不是印度和俄罗斯国家的关系紧密,而是印度需要一定数量的俄罗斯专家和技术来推动发展。越南也非常重视来自俄的武器装备,对于俄的其它作用,却非常忽视。

  俄中在基本的合作上存在三个问题:

  首先是基础研究不足。对于俄罗斯的文化,在中国基本只介绍到沙皇俄罗斯和苏联阶段,对于现在的俄罗斯状态,只有国际关系和历史类的学者介绍比较多一点,其它领域则是非常少;而俄罗斯更是可笑,连关于中国发展的基本数据库都没有,使得俄东方科学院的院长去年就上书总统和总理,希望增加投入。

  其次,俄中关系在政治上的互补性强,经济的互补性较弱。政治互补强是因为中国需要不断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来警惕内部出现任何问题。俄中经济冷,主要是俄不希望自己只是一个资源输出的国家。俄中在高科技方面的合作几乎很少,基本上都是俄罗斯高科技向中国流动,中国向俄罗斯的流动几乎没有。另外,俄罗斯内部市场并不对中国开放,中国商人基本依靠灰色通关。自普京在2010年打击集装箱市场之后,中国商人在俄罗斯的生存已经非常艰辛。

  俄中在国际关系上的战略合作较少,两国口头上的协定比较多,但落实则欠缺。俄熟悉亚洲事务的官员中,其意见能够经常直达普京的人员较少。中国这方面的人比较多。这往往造成中国方面提出非常多的建议和方案,但俄方能够落实的却几乎没有。

  拓展俄中关系

  最后,俄中领导人需要互相理解。中苏关系在六十年代交恶,这使得苏联领导人包括现任的俄罗斯领导人,存在心理阴影。

  普京未来在亚洲政策的着眼点将会从地缘政治开始,但其中还存在大量需要补充的空间。俄中关系是俄罗斯绕不过去的主题。俄罗斯发展地缘政治,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包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航道,如果没有中国出口港和中国远洋运力帮忙,单凭东南亚国家日本、韩国的帮忙,这条航线成为主要航道的周期还会很远。(吴 非:暨南大学教授,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