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胡适晚年读书生活

2012年04月18日 15:22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胡适很小就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他少时就喜欢买书、读书,后来又藏书、写书、校书、编书,可谓一生以书为伍、以书为友。胡适自称“用书家”,视读书为毕生之最大乐趣,他几乎是天天都读书,一天不读就难受,晚年尤其如此。

  胡适晚年名震天下,拜访者络绎不绝、一天到晚应酬不断。对此胡适深以为苦。于是他只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读书。他曾对助手胡颂平说:“晚上可爱。那是我最好的时间。我可以任意的东摸摸,西摸摸,做我自己要做的事。白天接见客人是很辛苦的,到了夜里做我自己的工作,那才是我的休息。”胡适晚上常有事外出,但无论什么时候回来,不管有多晚,他总要在书房看一阵子书再上床睡觉,这已经成为他雷打不动的习惯。胡适晚餐一般是在外面吃,晚上十一点后才回家。回家后即进入书房,读书、写作,直到深夜两点才睡。这样,他每天实际上只能睡五个小时。但第二天仍精力充沛,从未见过他慵懒困倦、精神萎靡。胡适常说:“谁说每天一定要睡足八个小时?那是迷信,拿破仑每天只睡六个小时。”不仅如此,他还常常利用等车或者上厕所等零星时间来读书。胡适曾说:“凡是有大成功的人,都是有绝顶聪明而肯做笨功夫的人,才有大成就。不但中国如此,西方也是如此。”实际上他自己正是这么做的。

  胡适晚年读书有时简直到了不要命的程度。一九六一年,也就是他逝世的前一年。有一天胡适心脏病突发,脉搏微弱,呼吸困难,被抬上汽车送往医院急救。经过医生的奋力抢救总算保住了命。第二天一早助手胡颂平走进病房一看,只见刚刚从死亡在线逃回来的胡适竟然坐在病床上看报。胡颂平大吃一惊,赶紧过去夺下报纸,并请胡适无论如何不要说话。原来医生早有交代,胡适虽然暂时保住了命,但病情随时会变化,在没有脱离危险以前,绝对禁止看报、谈话。当胡颂平说明这些情况后,胡适却躺在床上若无其事地笑着说:“昨夜可能要出大乱子,把你们吓坏了吗?惊动了大家,我心里很不安。……我对心脏是有经验的,我自己会知道,你们不要怕。”

  到了第三天早上,胡适看不到报纸,便抱怨不给他看报是剥夺他的自由,并对前来为他看病的医生说:“我是有看书习惯的人。现在不看书,不看报,我就想别的问题,想得整身都出汗。我觉得这样更吃力。睡吧,会做梦;不睡吧,我要想问题。我是有看书习惯的人,看书不吃力的。像小说、诗词,我能背诵的诗词,用大字本,我看来毫不费力。请你跟院长商量商量,让我看些轻松的东西。”医生被胡适这种矢志不渝、勤奋读书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动情地说:“我们并不是不给先生看书,先生是可以看书的。不过看书看报都要用手拿着,手一动,就会影响静养的身体;可否让护士小姐拿着给你看,或念给你听?每天暂以一份报纸为限,好吗?”胡适觉得由别人拿著书给他看,麻烦别人,于心不安,也很不方便,于是勉强同意停看几天。

  两天后,胡适无论如何坚持不下去了。索性拿来《词选》不但大看特看,而且用徽州话在病房中大声背诵起来。医生见状,没有办法,只好任由他读下去。

  (摘自香港《大公报》 文/史飞翔)

【编辑:程涛】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