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报:与己作对 美利用南海遏止中国崛起是计损招

2012年08月08日 10: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8月8日电 美国《侨报》6日发表评论说,美国利用南海和东海的地缘之势,遏止中国崛起,其实是计损招。在中美经济利益攸关,且中国成为亚洲经济引擎之时,美国和周边国家与中国搏杀,等于熄灭了本国经济永续发展的引擎,实为不智。在全球各地,美国的战略布局的利益点无处不在,在南海问题上和中国对抗,也等于跟自己的全球利益过不去。

  文章摘编如下:

  南海问题,因美方的一纸声明更加复杂化,甚至可以说使中美进入了针锋相对、直面搏杀的时代。

  美国8月 3日就中国南海问题发表声明,指责中国设立三沙市进一步加剧南海地区紧张局势。声明同时直言,美国支持东盟最近就南海问题达成的六点原则。虽然美国强调美国在该区域没有领土野心,不选边不站队,但“相信”各方应该以和平方式而非武力解决冲突。

  就美国声明的逻辑而言,指责中国、支持东盟“六点原则”已是明确的“选边站”;至于和平方式而非武力解决,不过是点缀性的外交辞令。在南海频繁军演,尤其是不久前组织的22国环太平洋军演,已是连横合纵式的对华武力示威。而美国决定向菲律宾提供退役舰船,以及日本卖给菲律宾战舰,更显美日借力打力的武力恫吓企图。

  再说“六点原则”,一方面中国持开放态度,另一方面东盟内部对此“原则”也未能达成充分共识。这样的“原则”其实就是在现阶段下无原则地制衡中国,美国的支持,无非是增加了向中国施压的集团力量。何况,中国和东盟国家在2002年就已共同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相关国家弃有集体共识的“宣言”而炮制一个无共识的“原则”,不过是施压中国的策略手段而已。

  中国外交部坚决反对美国声明,并对美国提出三个“为什么”的质疑:一是美国为什么对有的国家在南海划出大批油气区块、出台将中国的岛礁和海域划为已有的国内立法视而不见?二是美国为什么对有的国家出动军舰威胁中国渔民,对无争议的中国岛礁无理提出主权要求避而不谈,却对中方应对这些挑衅行为的合理、适度反应无端指责?三是为什么在地区有关国家加强对话沟通、努力化解矛盾、平息事态之际突兀发声,拨弄是非?

  三个“为什么”的答案很简单,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偏袒相关国家,有意针对中国。

  过去20年来,确切讲从过去10年来(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订),中国和东盟国家基本上维持了善邻友邻的关系,南海海域也相对风平浪静,虽然相关国家在争议海域开采了数量不菲的油气资源。南海问题复杂化,始于美国近年来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美国以南海航海自由的名义,借力亚洲国家,鼓动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国家。说到底,美国是南海问题乱局的根源;当然,一些亚洲邻国也希望假美之威,抗衡中国,以便获取更多利益。所以,南海问题是美国和相关国家互相利用共同抗衡中国的结果。

  中国在南海设立三沙市维护海疆主权是自己的权益,增强蓝水海军打造航母战队也是大势所趋,在南海宣示海洋利益在主权问题上寸步不让,也是当然的。可以说,中国在维护南海主权问题上体现了有理有节、坚持原则的立场。

  美国从重返亚洲战略到以亚制华策略的运用,再到从幕后到前台与中国针锋相对,中美不得不直面搏杀。这让人不胜唏嘘,难道美国要重复以往大国崛起血战前行的零和博弈老路?中美无论在南海还是在东海,如果直接对抗没有转圜,两败俱伤就是难以遏止的宿命,那些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国家,首当其冲会受到冲击。中美和则太平洋风平浪静,中美不和则南海波浪汹涌。

  利用南海和东海的地缘之势,遏止中国崛起,其实是计损招。在过去5个世纪的任何大国更替时代,针锋相对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在中美经济利益攸关,且中国成为亚洲经济引擎之时,美国和周边国家与中国搏杀,等于熄灭了本国经济永续发展的引擎,实为不智。在中东、在东亚、在非洲、在欧洲、在全球各地,美国的战略布局的利益点无处不在,在南海问题上和中国对抗,也等于跟自己的全球利益过不去。不要忘了,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张敬伟:大陆时评人士)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