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计算机眼——“白骨精”的烦恼

2012年08月21日 15:00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近年来,一个接一个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走进诊室,他/她们多半形容憔悴,目光无神,常常诉说自己头晕、头痛、眼睛干涩、眼睛痕痒、眼睛胀痛、颈项和肩部酸痛、肌肉牵扯紧张、长期疲劳,甚至眼睑乏力下垂、视物有重影(复视)、心悸、失眠、血压高、焦虑、抑郁……等等。

  现代人生活、工作节奏快,工作时间延长,朝九晚五或朝九晚十,与“白骨精”们朝夕相处最多的就是计算机和手机,而不是自己的家人、恋人。这种状况持续日久,往往会出现上述病征,引致“计算机眼”。

  属中医病因学“热毒”范畴

  引起这些病变的罪魁祸首是现代都市里的隐形杀手─电磁辐射,属于中医病因学的“热毒”、“热邪”、“燥邪”范畴。

  计算机荧幕发出的低频辐射与磁场,会导致多种病症,包括眼睛痒、颈背痛、记忆力减退、暴躁及抑郁等;还会引起疲劳乏力、四肢酸痛、心悸、头胀、失眠、脱发、白发、白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诱发癌变等等。

  其中眼睛痒、干燥和酸涩时,眼睛只是处于功能性损伤的阶段,但是如果这时还不注意保护眼睛,使眼睛继续长期处于干燥的状态,就会引起角膜上皮细胞的脱落,造成器质性的损伤,使症状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视力。

  颈部肌肉、软组织长时间紧张或者损伤造成的“颈背综合症”,如果治疗不及时,颈背综合征会发展为颈椎病,进而可能引起血压升高。

  长期使用iPad、iPhone、计算机容易引发“鼠标手”。“鼠标手”,是指长期使用键盘、鼠标造成部分手指关节的劳损和炎症,其学名为“腱鞘炎”。只要长期、快速、用力地做同一个动作,就可能会使关节发生腱鞘炎,疼痛、活动受阻都会由此产生。

  计算机辐射可引起男性精子质量降低,造成不育症。

  对女性还易造成痛经、经期延长等症状,少数妇女还发生早产或流产、生殖机能及胚胎发育异常。有研究指出,孕妇每周使用20小时以上计算机,其流产发生率增加80%以上,并且还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调查研究显示,长期从事与计算机工作有关的女性比一般非计算机工作从业人员患乳癌的危险性要高出43%。如果长期在计算机前工作,会增加乳癌的患病机会;停经前的女性又比停经后的女性患乳癌的几率高。职业女性在生殖健康受到损害后,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绝经期提前、生育力下降、自然流产、新生儿低体重、先天畸形甚至胎儿死亡。

  电磁辐射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不育、畸胎、死胎、流产等)已经引起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和研究。

  眼肌无力、复视(如:重症肌无力)的患者,长期使用计算机后,可引起病症复发或加重眼肌无力、复视的症状。

  低头一族 警惕计算机眼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不断更新换代的计算机、手机进入到社会、家庭的各个角落。手机,名义上是手机,实际上是一台小型计算机。

  无论在办公室、大街上,还是在巴士、地铁的车厢内和家里,都会看到忙忙碌碌的“低头族”们低着头,眉头紧锁,两手紧张、急促地操作着计算机、iPad、iPhone和其他手机……不少青少年喜欢玩计算机、打机,甚至沉迷其中,成为“瘾君子”──“计算机瘾”、“网瘾”,就更容易染上计算机眼,甚至会出现心理和精神问题。

  计算机瘾的症状是:如果一天不玩计算机,就全身难受,情绪波动,喜怒不定,只要一打开计算机,一切症状均告消失;使用计算机的次数越来越多,在计算机中力图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在计算机中能够获得最大的精神享受;为了计算机,可以放弃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严重者可以出现语言能力减弱,人际交往出现困难;情感冷漠,进取心下降,逃避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只有躲在计算机里的虚拟世界中才有安全感。

  这就是近年来计算机眼发生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少儿化的主要原因。

  调整脏腑气血综合治理

  计算机眼是一组综合病症,不仅仅与眼球本身的局部疾病有关,而且与全身脏腑组织的多种疾病相关,是多种疾病侵袭至眼睛的表现。

  中医通过整体调整,综合治理着手,调治五脏六腑,使五脏六腑的气血精津能上输到眼睛,濡养眼睛,恢复视力,纾缓计算机眼的各种症状。

  例如,肌肉无力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其中眼肌型的患者,在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后,会加重眼睑下垂、视物重影等症状,经过中医调理后,得到明显的改善。

  千百年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显示,中医对眼睛的保健调理功效显著。

  关注视力,爱护眼睛,身心健康,要从小做起,从小到老,防患于未然,学会“治未病”,远离计算机眼!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文/莫飞智)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