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报:年轻人涌向“体制内”不利中国发展

2012年10月25日 12: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29名硕士应聘事业编制环卫工人  来源:安徽卫视

  中新网10月25日电 美国《侨报》23日发表文章称,各行各业都需要年轻人才,若他们大部分都奔向体制,则会导致其它行业人才不足,影响发展。中国正处在转型期,产业结构转型已经拉开序幕,若没有优秀的人才做支撑,很难成功。

  文章摘编如下:

  哈尔滨市近日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编制环卫系统员工。457个招聘岗位引来11539位报名者,其中29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报名者引人注目。

  有句话说得好,“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看到硕士争聘环卫工,很多人喊出了不知重复了多少次的论断,认为这是一种人才浪费,学历贬值。但那些硕士们却不以为然,他们看到的是金光闪闪的编制,以及进入体制内的光辉未来,别说你不懂编制的诱惑。

  其实,硕士城管、硕士殡葬工乃至博士讲解员都早已不稀奇。如此种种都指向体制内的优越,学士、硕士、博士犹如过江之鲫般争抢编制,为的就是进入体制,分享体制内优势资源。在编制日益稀缺的语境下,有编制的工作岗位自然大受追捧。

  只要有编制,干什么似乎变得不重要。进入体制有种种好处,稳定、高福利、有保障、有安全感,享受公费医疗,甚至有机构还有福利房,进入体制就意味着捧上“金饭碗”。

  正是这金灿灿的诱惑,让高学历人才趋之若鹜,所以哈尔滨环卫人员招考“每天都接到近千个咨询电话”、“点击率过高导致报名网站网页打不开”……这些都不意外。

  体制内的人不仅是中国“最稳定的群体”,也被认为是“最幸福的群体”,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显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机构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南方周末》曾对北大、清华、人大等知名高校各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调查样本,发现近九成的学生都报考了国家公务员考试。

  青年精英们倾向大型国企、事业机构和公务员的比例逐年攀升,向体制内“回流”的趋势明显。对于这些高学历又名校毕业的学子来讲,有着一定的优势。在就业作为读书主要目标的现实下,毕业后能拿到编制,进入体制内,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成功。

  趁着年轻,到体制内与体制一起慢慢变老,是中国很多青年人才的终极梦想。年轻人争相进入体制,根源就在于,当下社会资源过度集中于权力机构,导致大多数人只能依附于权力的周边求生存。政府机构掌控太多资源,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吸引了太多年轻人才。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20多岁的高学历、高知识群体,正是青春年华,本该充满理想,积极开拓,而今他们都往体制内钻,折射出他们普遍具有求轻、求稳心态。而正在崛起的中国急需一批敢拼敢闯的年轻人才。

  各行各业都需要年轻人才,若他们大部分都奔向体制,则会导致其它行业人才不足,影响发展。中国正处在转型期,产业结构转型已经拉开序幕,若没有优秀的人才做支撑,很难成功。可见,硕士争当环卫工折射出的忧虑不能忽略。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