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报:美枪案频繁显乱象 与"美国精神"有关?

2012年12月17日 11: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美国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在当地时间12月14日发生枪击案,截至目前已造成包括枪手在内的28人丧生,其中20人是5至10岁的儿童。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受害者表示慰问,并下令全美降半旗4天致哀。图为美国国会大厦降半旗致哀。中新社发 吴庆才 摄  

  中新网12月17日电 香港《大公报》17日刊出评论说,毫无疑问,拥有枪械与伤亡惨重密切相关,而“美国精神”又与拥有枪械构成正比。但面对小孩被射击数次的极端场景,奥巴马总统与美国国会将因此而撇开“美国精神”以最终落实“枪支管制立法”,还是像往昔一样被“美国精神”阻绝掉相关法案的通过,目前还难以准确预估。

  文章摘编如下:

  对于枪支自由的美国社会来说,枪击案可以随时发作;事实上,很多致人死伤的枪击案几乎不会引发关注。然而,尽管早已习惯于随时猝发的枪击案,但在发生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尤其是发生伤亡惨重的“校园枪击案”时,则还是在美国社会引发激烈震荡;不论是1999年的科伦。拜恩中学枪击案,还是2007年的弗吉尼亚大学枪击案,抑或是刚刚发生的桑迪。胡可小学枪击案,实际上都成为人们对美国社会“枪支泛滥”现象展开挞伐的诱因。

  然而,尽管愤激的人群对推动枪支管制立法充满意愿,但激荡事态一旦平息,结果却又“不了了之”。不错,美国众议员卡洛琳·麦卡锡就最新枪击案表示,如果奥巴马总统不能在枪支管制问题上采取有效措施,她将“不留情面”;事实上,奥巴马本人的表达也是感伤而哽咽的。他说:“没有言语可以减轻悲伤,我们这个国家经历太多次这样的悲剧,我们必须团结起来采取有意义的行动避免悲剧重演,不受政治分歧左右”,从而强烈凸显了其本人也坚持推动枪支管制立法;“不受政治分歧左右”之立场阐释,不就是为了立法吗?

  惨案与“美国精神”有关

  但问题是,“枪支管制立法”的努力能够如愿吗?坦率地说,虽然有人认为“美国全国步枪协会”基于其自身利益的思考而必然扮演“搅局者”的角色,但在笔者看来,该协会仅有400万会员的规模,其根本不具备影响立法的应有条件;之所以每次“枪支管制立法”的进程最终都“无疾而终”,显然是与美国社会的历史记忆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美国国家的成立是以屠戮原居住地印第安人为肇始的,而为了确保占领新领地的“新美国人”不会遭遇原住地印第安人的报复,他们都需要利用武器来保护自己;又由于新来占领领地的人群之间缺乏相互体认,以致由初始的相互戒备而逐渐发展到“美国精神”的层面。事实上,所谓美国精神,其精髓便是“不自由,毋宁死”;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享有自己选择的权力。

  正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那么,有人热衷枪支,又怎么可能被严厉禁止呢?不错,今天的美国社会已不存在原住地印第安人来报复“新美国人”的情况了,但人群中却存在能力高低之分;如果体能强大者要欺凌体能孱弱者,那么,利用武器来维护尊严,不是“应有之道”吗?从某种程度上说,维持尊严不被侵犯,也是美国精神的另一种体现形式。

  需落实“枪支管制立法”

  由此则又构成了另外一层相互矛盾的问题,倘使每个人都只想到维系自己尊严不受侵犯,那么,“全民拥枪”也就无可指责;但问题是,人群当中突然冒出丧失理智者,那么,其“拥枪”所可能造成的危害则是无从估量的。仅以刚刚发生的桑迪。胡可小学枪击案来说,凶手居然能对五六岁的小孩实施多次射击的动作,其震撼性无疑是超越想象的。坦率而言,虽然每个国家都存在丧失理智者的情况,但如果不享有枪械,其危害性肯定不至于那么剧烈;事实上,因拥有枪械而致惨重伤亡的事例,在挪威同样有过令人痛苦的记忆。

  毫无疑问,拥有枪械与伤亡惨重密切相关,而“美国精神”又与拥有枪械构成正比。在面对小孩被射击数次的极端场景,奥巴马总统与美国国会将因此而撇开“美国精神”以最终落实“枪支管制立法”,还是像往昔一样被“美国精神”阻绝掉相关法案的通过,目前还难以准确预估,但有一点可以清晰得出结论,那就是,倘使枪支泛滥的局面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未来某一天又发生类似事件,人们大可不必意外;因为,没人能阻止丧失理智者。(邱波 作者为资深评论员)

【编辑:程涛】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