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媒:抽查核实官员报告事项 或为财产公示前奏

2013年01月24日 10: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习近平强调更科学有效防腐 把反腐倡廉引向深入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1月24日电 23日发布的中纪委全会公报指出,今年要认真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并开展抽查核实工作。华媒评论指出,中纪委“铁腕”反腐,抽查领导干部身家,或将成为官员财产公示的前奏。

  严明抽查核实 让制度更有生命力

  香港《文汇报》引用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的话说,领导干部申报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已经建立多年,但由于没有公示公开的要求,制度能发挥的效果比较有限。抽查核实让制度更加有生命力,这是建立领导干部财产收入申报公开制度的前奏。

  美国《侨报》指出,推行官员财产公开制与惩处贪污腐败分不开,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第一,先在现职领导官员中进行,然后推及离退休官员。因为现职领导官员实权在握,保证其清廉尤为重要。

  第二,高层领导层带头,自上而下,逐层推行。因为领导带头,能够发挥榜样作用,“上行下效”最能减少阻力。习近平说“打铁先要自身硬”,这是至理名言。只有自身清廉,才能坚决彻底地铲除贪污腐败。高层领导带头公布财产,还能提高民众对廉政建设的信心,增强政权的声望。

  第三,公平处理“灰色收入”。对待“灰色收入”必须慎重,因为其中合理成分和变相违法成分混杂,其责任也不能全部归咎于个人。这就需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弄清情况,分清性质和责任,使处理既严肃又得当,让当事者与民众都信服。

  财产公示尚未成熟 可择谎报官员起步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讲话一出,不少学者、网友都呼吁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让权力公开透明。

  香港《大公报》引用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的话说,官员财产公示现在确实存在条件不成熟的问题,但总要做,不能拖。官员财产公示可从省部级高官开始,或由中纪委对虚假申报的官员先行公示,形成震慑力。

  “在中纪委的座谈会上,我讲到财产公示的问题,王岐山书记既没有否定,也没有回应。”姜明安认为,现在有一些领导人想要改变这种局面,但又担心引发社会问题。

  “座谈会上我提出的另一个建议是,把虚假申报的官员财产先公布出来。”姜明安说,每年官员们都要向中纪委申报房产、收入,中纪委可以进行核查,谁谎报虚报,就先把他的财产公布。对这批官员,民众可以进一步参与监督。“这样打击面不会太大,但会对官员们形成很大的震慑力,不敢谎报。”

  “体制外”监督 引人注目

  中国第十八届中纪委二次会议特别强调,纪检部门要接受来自党组织、人民群众和舆论的监督。这说明,今后中共纪检部门将与其他党政部门一样,共同接受来自“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监督。

  香港《文汇报》指出,纪委官员素有“党内包公”之称,承担着党内监督, 即“体制内”监督的关键角色。“包公”若贪,孰能不贪?此次掌管“包公”的中纪委给自己戴上三项监督的“紧箍咒”,显示出习近平和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壮士断腕”般的反腐决心和力度,让人拍手称快,令人眼前一亮。

  王岐山反覆强调,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他在此次全会上再次声明,要“自觉接受党组织、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这有力显示中共高层决心在健全党内监督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党外监督,即“体制外”社会监督的效能。有理由相信,长期形同虚设的舆论监督也将发挥更大作用,网络等新媒体将充当反贪治腐的利器。

  《欧洲时报》指出,近期对于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推荐《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的揣测解读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正处于某种“变革”的状态,执政阶层与知识精英中弥漫着怀疑与警惕,在何时变革、由谁变革、如何变革这些重大问题的认识上趋向分化。在这一敏感时期,中共高层释放出以反腐为改革突破口的信号,无疑能够起到稳定人心、凝聚共识的积极作用。

【编辑:郭思远】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