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星岛日报:港制医院入深圳?大陆医改添借鉴

2013年03月25日 11: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3月25日电 加拿大《星岛日报》24日发表社论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作为医疗改革的试点,与内地医院不同的管理制度,担任着改革的示范单位,雇佣合约订明门诊用全包制收费,医生采用团队制,杜绝滥开药滥检查自肥的诱因和漏洞。如果这个模式证明成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或由深圳辐射到全国。

  文章摘编如下:

  在京港CEPA框架协议下,首间由港人独资兴建及营运的眼科医院日前在深圳开幕。这家港人独资医院其日后能否发挥优势互补作用,为推动粤港医疗卫生的合作提供经验,引发有关各方的期待。

  据悉,广东省卫生厅至今向港人发出19张开设诊所及医院的服务许可证。港人在广东省从事专业服务,由以往的合资变成现时的独资,亦反映香港与内地在不同专业的交流上已踏上新台阶。

  不过,此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开业一波三折,业务进展逊于预期,内地已有医药界人士不看好其前景。作为医疗改革的试点,港大医院采用与内地医院不同的管理制度,并且形成直接“生意”竞争,最后能否证明港制医院的优越性,还是港制医院因“水土不服”而投降,备受各方关注。

  深圳一直担任改革开放实验田的角色,并且积极发展高端技术和知识型经济,引进内地和香港一流大学进驻。早在2001年,原深圳市中心医院已经改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港大深圳医院则在去年7月开始试业。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深圳市政府投资35亿元人民币兴建的最大规模公立医院,预计2015年全面投入服务后,足以应付平均每日8000人次求诊。医院有2000张病床,比现时玛丽医院多约五成,43个手术室比玛丽多逾倍。

  对香港大学来说,近年香港卫生环境大幅改善,有些疾病近乎“失传”。深圳医院病例较多元化,有助临床教学用途。更大的挑战,是把香港的医疗管理制度,引进深圳,供内地参考。

  现时内地医院制度最受消费者诟病的,是医院为了自负盈亏,医生为了“多劳多得”,往往开出大量非必要的药品,和进行不必要的检查,对病人构成不必要的重负担,滥用点滴替病人输入抗生素,导致一些病菌变种为普通抗生素对付不了的恶菌。

  针对这些弊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担任改革的示范单位,雇佣合约订明门诊用全包制收费,医生采用团队制,杜绝滥开药滥检查自肥的诱因和漏洞。如果这个模式证明成功,病人纷纷转投来这里求诊,医院“其门如市”,自负盈亏之后还有不俗利润,无论市场机制还是官方意志,都构成其他医院要仿效的压力,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再由深圳辐射到全国。

  香港医疗服务先进,不少内地人到香港治病,香港大学顶着“金漆招牌”到内地“开业”。内地医药界不仅面对竞争,还有利益链被切断的威胁,既得利益者心存抗拒,为改革泼冷水。不过,这盆冷水又可以帮助香港大学避免头脑发热。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筹办初期,由医院设计到添置仪器,都要克服种种体制和技术上的问题,招聘内地医护则要改变其思维文化,更大的挑战,是病人对这套制度的接受程度和适应能力,例如有病人曾表示,不适应接触不到主诊医生的团队治疗安排。内地欠账比例高于香港,如何毋须“先钱后医”仍能确保病人缴款,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深圳市政府打算逐年减少财政补贴,目标是五年后这所医院能够自负盈亏,香港大学要酬改革壮志,须因应两地文化的差异,在不违反病人利益为先的原则下,多灵活变通。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