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华媒:安倍大玩历史机会主义无益于日本

2013年05月14日 14: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5月14日电 日本《中文导报》5月二期刊文指出,安倍重新上台以来日本外交并没有像经济一样顺风顺水,安倍在历史认识上的高调翻案成为影响日本和周边国家关系缓和的重要障碍。安倍大玩历史机会主义无益日本的国际形象,无益于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发展,也无益于美国苦心经营并维持的亚太大格局。

  文章摘编如下:

  安倍晋三重新执政以来,大胆施放量化宽松、财政出动、成长战略三支响箭,成功诱导日元汇率贬值,并推动日本股市飙升,靠着“安倍经济学”正在把日本重新拉回世界舞台的中心。

  但是安倍晋三在外交上却没有这么顺风顺水了。尽管安倍上台后的外游足迹遍及东南亚、美国、蒙古、俄罗斯、沙特、土耳其、印度等国家,在首脑外交和顶级营销方面可圈可点,但安倍面对中韩等近邻国家的外交关系却一筹莫展、毫无突破。除了引起紧张的领土纠纷以外,安倍在历史认识上的高调翻案,也成为影响关系缓和的重大障碍,受到越来越严厉的批评。由安倍晋三和麻生太郎等日本高层所代表的历史修正主义态度日益强硬和傲慢,不仅唤起了中韩等国的深度警惕, 也引起了美国的反感。

  此前,包括副首相麻生太郎在内的三位内阁大臣在4月春大祭期间公开参拜了供奉着日本战犯的靖国神社,超党派国会议员的参拜人数达到了历史最多。4月23日,安倍晋三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发言时质疑“侵略”一词的定义。他说:“国际上对‘侵略’没有定论,对国家之间发生的事情可以有不同看法,具体取决于你看的角度。”此言既出,引起中韩等国的强烈谴责。

  对于日本政府高层屡屡挑衅历史的无谋之举,美国都表示了关切。奥巴马政府通过外交途径非正式向日本政府表示了关切,希望日本不要刺激中韩两国,原因是可能影响东亚局势的稳定。前美国驻日大使希弗在日美关系研讨会上提醒说,日本修改承认日军参与随军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将大大损害日本在美国的利益,因为多数美国人对该问题持严厉意见。安倍晋三此前一直质疑大多数人都接受的史实,即那些慰安妇是被迫充当日本军妓的。

  近日,访问美国的韩国总统朴槿惠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举行会谈时,谈到了安倍晋三对历史解释所引发的担忧。韩国外长尹炳世说,朴槿惠对奥巴马讲,为了东北亚地区的和平,日本应正确认识历史。朴槿惠5月7日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公开批评日本近日表现是在揭过去伤疤,这一事态已经严重影响到日美韩在朝鲜问题上的合作。朴槿惠还在美国国会演讲时公开表明“没有正确的历史认识就没有未来”,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聆听者都知道所指者谁,报以热烈掌声。

  在这种情况下,安倍晋三在5月8日的参院预算委员会上不得不改口。安倍重申过去的战争“对亚洲多国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和痛苦,这一认识与历届内阁相同。”对于此前有关“侵略”定义的发言,安倍解释称“我的意思是学术上有各种观点,没有绝对的定义。作为政治家我不会干涉”,希望得到理解。前一天的5月7日,为了安慰领邦和盟友,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为安倍掩饰说,日本政府从未考虑过重估对“慰安妇”问题的道歉。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当天也向部分英美媒体回应称:“日本政府谦虚地认识历史事实,痛彻反省并发自内心道歉,对这场大战的国内外全体逝者表达了哀悼。首相也持同样观点。”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安倍晋三对于历史问题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发言,究竟是政府认识还是个人见解?到底哪个更可信呢?其实,听其言重要,观其行更重要。安倍晋三一方面在政治上态度强硬显示自信,另一方面在外交上又善于使用模糊辞令、做出出人意料的举动。例如他在2006年首次出任首相之后,突然宣布访问中国;又如他从不预先发布参拜靖国神社的消息,事后也不确认是否参拜。安倍在历史认识上的模糊战术表现出机会主义的政治本质,其重蹈“村山谈话”可能只是一种策略选择,是为了平息日益高涨的海外舆论批评,未必是内心认可、诚意道歉——因为安倍的政治理想就是修改和平宪法,让日本走出战后桎梏,成为正常国家。

  美国国会调查局公布的一份报告把安倍描述成“众所周知的强硬民族主义者”,美方担心他的历史观会在东亚引起混乱,影响美国的国家利益。近日,日本参院环境委员会委员长川口顺子因为延长访华一天被罢免,虽然主要出于日本政党对垒和政治内斗,但这也显示出日本与中国僵硬的外交关系对安倍的执政是不利的。安倍大玩历史机会主义无益日本的国际形象,无益于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发展,也无益于美国苦心经营并维持的亚太大格局。(申文)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