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合伙人:从迎合美国梦到张扬中国梦

2013年06月04日 14: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香港导演陈可辛的电影《中国合伙人》(American Dreams in China)火了!不仅表现在票房的一路飙升上,更在于对中国几代人的心灵震颤上。麻雀变凤凰,土鳖变教父,这本就是中国人百听不厌的励志故事范式;最关键的在于,这个故事具有强烈的现实根基:曾经一代人或者几代人一心向往奋斗美利坚的“美国梦”,原来是镜花水月,中国人,实现个人梦、“美国梦”的路径就在中国。

  有过相似经历的“50后”、“60后”感同身受,忆往昔峥嵘岁月愁;处于创业关键期的“70后”、“80后”备受鼓舞,顿悟“路在脚下”;喝过洋墨水的“老留”们触景生情,翻腾起异国边工边读的五味杂陈;备考托福的莘莘学子心有茫然,为什么要学英语,为什么要出国,我的梦想是什么?

  我的梦想是什么?一代代中国人都曾在心底问过自己。从宏大的民族梦、家国梦,到具体细微的个人憧憬,各种大情怀、小情感、说不清的情愫、道不明的情结相互交织,唯有那“人往高处走”的规律是一直未变的。而美国,就是改革开放之初那个年代里,中国的知识精英们所能想象的最完美的“高处”。正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批批公派留学生、自费留学生负笈西洋,成为现代中国30多年留学大潮的先声。

  不管是留美世家出身的“高富帅”孟晓骏,还是迷恋诗歌与泡妞的文艺青年王阳,抑或连英语发音都不准的村里娃成冬青,都使出浑身解数去学英语、考托福。他们单纯而狂热的“美国梦”,就是有朝一日三弟兄在美国团圆,一如电影海报所示,三人像“土鳖”一样蹲在繁华的街头,背后广告牌闪现着自由女神、IBM公司、玛丽莲•梦露等标志性的充满诱惑的“美国偶像”。

  可惜,“事在人为”不可能时时兑现,更多时候是“事与愿违”。成冬青和王阳死活过不了签证关,“美国梦”压根没戏;孟晓骏终于到了朝思暮想的美利坚,“美国梦”却颇为坎坷,为了生存,高材生沦落到喂小白鼠、端盘子。为什么“一代人中游得最棒的却在美国沉下去了”,因为“这里从来就不是一个公平的战场”。种族 歧视、文化隔阂、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偏见,令中国1980年代的留美学生遭受了多少煎熬。

  同样是为了生存,梦碎的成冬青和王阳却“峰回路转”,在学英语大潮中嗅到了英语培训的商机。既然难圆自己的“美国梦”,那就帮其他人去圆他们的“美国梦”。助人者自助。如果将“美国梦”定义为个人奋斗成功,当培训学校越做越大时,他们的“美国梦”其实已经实现了。在中国市场经济的东风下,年轻人在中国的土地上也能实现“美国梦”,更准确地说,他们迎来了一个能比较自信地为“中国式梦想”而打拼的时代。

  “成功者总是不约而同地配合时代的需要”,在美国失意的孟晓骏,回国后为成冬青的培训学校插上了现代化、国际化的翅膀。如果说这之前,影片主题是“在中国的美国梦”,那么这之后,主题可阐释为“在美国的中国梦”。飞赴美国的三个中年人经过一番唇枪舌剑,与美国教育考试服务机构达成侵权和解,之后推动中国教育产业龙头在纳斯达克上市。那一刻,他们不仅实现了青年时代的“拥抱美国”、“立足美国”,甚至更加扬眉吐气——“攻陷美国”(影片台词)。一家中国企业的触角伸到美国资本市场上,这个美国文化语境所认可的“中国梦”,令整个华人世界体味到了尊严的分量。

  从屈膝迎合的“美国梦”到自信挺立的“中国梦”,故事的推进建立在一条暗线上,那就是中国的崛起。个人梦想归根结底离不开所依附的时代大环境。所以,21世纪的留美学生应该庆幸,你们所具备的海外视野,加上中国当下蓬勃的机遇,你们离自己的“中国式梦想”比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的留学人员都要近。

  (摘编自美国《侨报》文:知欣)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