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华媒:日本废除“高考”缘何会引来争议?

2013年06月08日 11: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6月8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网7日发表文章称,6月6日,日本文部科学省探讨,拟废除“高考”,然而,有研究称,没参加“高考”的学生在高三上学期的期末就被大学内定录取,而参加“高考”的学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异常刻苦认真。这些都会令他们在攻读大学时出现学习能力差距,并直接影响就业与升迁。

  文章摘编如下:

  2013年6月7日,中国912万名年轻人走到命运的分水岭——高考。经过12年的“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岁月,挑战这“人生中最公平的一次机会”。

  而就在中国高考开始前的6月6日,日本文部科学省探讨,拟在5年后废除一试定终身的“高考”,改为从高二开始,每年实施2到3次考试,学生可选择用分数最高的那次成绩报考大学。同时,试卷难度也分成高、中、低三个程度,根据报考大学的不同,接受不同程度的考试。比如报考东京大学的高中生,试卷难度就较高,而报考短期大学的高中生,试卷难度就有可能是中或低。与此同时,大学方面则可根据考生几次的统考成绩,再加上面试和笔试的方式进行综合判断,决定是否录取。

  日本自1990年开始就实行“高考”。而这次日本文部科学省拟废除“高考”的理由是,在这样一试定终身的考试中,有部分学生会因为发挥失常或身体状况不佳而错失机会,埋没人才。

  对于废除“高考”一事,日本社会各界反响激烈,众说纷纭。考虑其影响,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易导致大学排名出现两极化;一是易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

  先看大学排名两极化方面。在2012年12月到2013年2月,法政大学举办了约30次就业说明会,前来参加说明会的企业有1000家以上,比往年多400多家。日前,上智大学面向2014届毕业生举办就业说明会,规定参加企业总数不得超过130家,但报名要求参加的企业却有近500家,比以往多出2成左右。在这些“反常”现象的背后,正是学校排名的两极化。

  据东京千代田区的人才咨询公司调查,有过半数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会直接锁定几个目标大学。其中有8成的企业都把目标大学定在20个以内。而正在探讨中的废除“高考”,分高、中、低三个程度设定考试内容,就是在将大学也划分为高、中、低三档次。

  再看学习积极性方面。自1985年以来,日本开始实行大学升学考试多样化。部分大学在录取学生时,已经不完全靠“高考”成绩判断,而是通过推荐、面试、小论文等个性化模式选拔学生。就连有“日本第一学府”之称的东京大学也宣布,从2016年开始,接受推荐入学。

  事实上,在2011年的日本国、公、私立大学新生中,就有43.8%的都没有参加过“高考”。其中,有35.1%是推荐入学,有8.7%接受的是大学招生办的自主考试。

  在这样一种升学模式多样化的日本社会里,参加过“高考”的学生和未参加过“高考”的学生,出社会后的职场适应能力、工作能力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差距就直接反应在收入上。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大阪市教育委员会委员西村和雄率领研究小组在2011年做过这样一组调查。调查对象是6937名45岁以下的有着学士学历的社会人。在这6937名社会人当中,有74.4%的5162人是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有17.9%的1244人是通过推荐等形式进入大学的,另有7.7%的531人接受的是归侨子女特别考试等。

  虽说都是大学毕业,但参加过“高考”的5162人现在的平均年收是470万504日元,而没参加过“高考”的1775人现在的平均年收是394万514日元。

  据该研究小组分析称,没参加“高考”的学生是在高三上学期的期末就被大学内定录取,所以高三下学期几乎没有认真学习。而参加“高考”的学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异常刻苦认真。这些都会令他们在攻读大学时出现学习能力差距,并直接影响就业与升迁。看来,经历过“高考”的学生,更容易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

  日本《产经新闻》编辑委员安本寿久也表示,将大学升学考试多样化,令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接受人生考验的机会。在少子化的今天,孩子是宝贵的人才,所以大人们不能失去严格教育的观点。

  “高考不退却,逆袭全世界。”——有高考的世界是惨绿的,但废除高考的世界,却也并没有想象中美好。(张桐)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