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联合早报:“李克强经济学”与问题解决方案

2013年07月08日 10: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7月8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8日刊发文章《“李克强经济学”与问题解决方案》,该文指出,摆在中国总理面前的挑战,是在看准问题后,能否对“触动利益”提出具体解决方案,最终促进结构转型。

  文章摘编如下:

  日本有“安倍经济学”(Abenomics),英国巴克莱银行上周也给李克强打造出新词“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还给它归纳出三大支柱: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核心意义是长痛不如短痛,以短痛换取长期利益,让经济重回市场轨道。

  以英语念的“Li-ko-no-mics”很顺口,这个新颖的概念也迅速被热爱新话题的媒体吸收。

  众所周知,李克强是位经济科班出身的总理。2010年,当李克强还是副总理时,英国《经济学人》就创造过一个新词,叫“克强指数”(Keqiang index),其依据是李克强当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时,用以把握辽宁经济走势的三大指标——铁路货运量、工业用电量和银行中长期贷款额度。

  能直接以原始数据掌握实情,说明了李克强之敏锐与精细。而摆在中国总理面前的挑战,是在看准问题后,能否对“触动利益”提出具体解决方案,最终促进结构转型。

  近期,陆续有人根据李克强政府就任100多天的表现,来归纳他的施政特征,包括:挤水分、简政放权、力推城镇化、调结构、改增长方式等等。其中,挤掉经济中的水分、打击影子银行、去杠杆化,属于降速、去风险的措施;盘活存量、城镇化将促进可持续增长。“去风险”与“促增长”之间固有因果关系,却也需要具体措施来保证两者的有机联系。

  回顾中国新领导班子上任至今,习李二人营造了改革氛围,展示决心,也看准了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案还需要更清晰。

  改革如何落实,可能也不用说得这么玄,一些直接方法也能产生立竿见影的作用。

  最终,改革是否推进,大众的判断标准很简单:改革的结果是不是让权、让利给市场和老百姓?改革能否克服阻力“触动利益”,是检验标准。(韩咏红)

【编辑:吉翔】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