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上海自贸区两三年后显功效 将经历“试错”

2013年09月30日 11: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举行挂牌仪式,此举标志着上海自贸区正式启动运作。该自由贸易园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洋山保税港区资料图片)中新社发 汤彦俊 摄  

  中新网9月30日电 香港《文汇报》30日发表文章称,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一直参与跟踪相关细则研究的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对香港《文汇报》表示,上海自贸区的功效需要两至三年方可显现,必将经历“试错”过程。

  张军认为,“放”是中央对自贸区大的原则,但“度”和“底线”在哪里,现仍较模糊,相信在两至三年内会有明确说法。

  他认为,各方对自贸区的功能有不同看法很正常。他预测,自贸区建立之初会相对谨慎,步子不会迈得太大,未来推进的快慢则将视情而定,各部委意见达成统一,尚需时日。

  张军指出,“很多困难事先无法想象,只有等问题来了,脉络才会逐步明晰,例如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过程中需要不断探讨高效监管。制度创新本身就有风险,只要遵循试错法,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就可步入正途。”

  他表示,世界上有1000多个自贸区或自由港,其中很多并不成功,上海也不可能简单拷贝这些模式,实践符合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并非一朝一夕。

  至于上海自贸区的当务之急,张军认为,自贸区制度建设首当其冲,最重要的是中央和地方层面的法规清理,有些要实效、有些要暂停、有些则要调整。

  对于争议最大的金融创新,张军指出,自贸区金融先行十分有必要,因为如果金融措施不配合,自贸区功能便会大打折扣,难以发挥优势。

  “像电信增值等相对容易做到,难点还是在于金融创新,如何为贸易提供结算便利,自贸区如果没有金融服务,肯定没有吸引力。”他预测,未来三年内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亦有可能在园区率先实现。

  张军坦言,中国现在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如果跟不上去,特别在投资、金融方面滞后的话,就会阻挡前行的步伐。我们要发现经济管理体制中与经济全球化、自由化格格不入的绊脚石,必须扫清体制上的障碍。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