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媒:楼市政策不再频繁行政出击 落地效果受期待

2013年11月25日 11: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1月25日电 香港《大公报》24日刊载文章指出,近年来,内地民众把调控房价看成是政府的责任,这种惯性思维违反了市场经济的规律,而且当行政之剑频繁出鞘,市场在应对方面就形成了自我调整、自我修复的内生增长机制。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方向的口径进行微调,就是用市场化手段,勾勒出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雏形。

  文章摘编如下:

  对于出台房地产调控新政,业界有个形象生动的习惯性称谓叫“扔靴子”。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降低房价一直高居各大网站“民众最关心话题”前列,不少老百姓都期盼新的“靴子”光当一声扔出来,房价便能应声而落。

  之所以会有这种惯性思维,皆因这些年我们似乎形成了一种共识,将房价暴涨看做“大火”,而调控政策就是“消防队员”。

  行政手段的频繁亮剑,可以短期内压一压房价,但由于供需之间始终处于不平衡状态,且房地产行业本身在屡次应对调控之中,形成了自我调整、自我修复的内生增长机制。

  今年以来,在新的调控措施久不露面的情况下,压抑了一段时间的市场需求又开始迸发,内地多市房价一路飙升,很多民众无奈漏夜排队抢购“日光盘”。

  面对“地王”频出、楼市火爆的场景,仔细观察可以留意到,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方向的口径进行微调,没有简单紧盯房价波动,而是逐渐淡化行政手段、强化市场机制调节。反映在三中全会上,开始涉及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出房地产税立法与改革等。

  这些釜底抽薪之策,对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形成、土地供应、融资渠道、税收调节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某种意义上,就是用市场化手段,勾勒出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雏形。

  另外,在摈弃“临时牌”思路、对房地产业加紧搭建长效制度性框架的同时,政府也更加重视提供住房保障,将此提升至必须向民众兑现的“硬承诺”的高度加以落实。简而言之,就是按照“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的框架思路,“两条腿走路”。

  与以往对比,这只新的“靴子”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其落地效果如何值得期待。当然,对房地产调控进行“顶层设计”绝非朝夕之功,不能苛求一蹴而就。因为,房子对中国老百姓来说,从来就不仅是建筑物那么简单,而几乎是全部幸福的载体。能否让老百姓真正安居,是考验执政水平的最基本课题。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