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华媒:中国教育赢在起跑线却输在了终点

2013年12月05日 15: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2月5日电 美国《侨报》4日刊载《“知道分子”多了又怎样?》一文,文章指出,中国的基础教育赢在了起跑线,高等教育却显得后继乏力;中国的中学生可以在国际奥数比赛中所向披靡,却无法在进入科学研究领域后成为该领域的翘楚,无法引领世界科技的创新潮流。这是真正需要反思的地方。

  文章摘编如下: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近日发布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2)中,参与测评的上海15岁在校生,在数学素养、阅读素养和科学素养3项评价中,均排首位,蝉联冠军。而美国的学生,近10年来成绩原地踏步,让美国的舆论颇不淡定。

  事实上,中国孩子的学习与创造能力并不差,蝉联考察学习创造力的PISA的冠军,奥数、航模比赛中,他们也经常拿奖拿到手软;中国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从基础教育上来看,便比美国的投入产出比高得多。

  而中国教育的形象之所以难以扭转并一再引发争议,根源不在于机械教条的教学方法,而在于日渐功利化的教育风气和目的,其中尤以高等教育为甚。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争上名校,大多数人仍是为了获得提升身价和地位的敲门砖,而非出于求知渴望。此外,高校大量扩招以赚取建设费,教授忙于评定职称远比传道授业费心,教育的功利色彩愈发浓重,代价却是教学质量的堕落。

  相较之下,欧美诸国虽然在中世纪落伍,但却在现代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机制,使得教育能够保持较大的独立性,从而显现出强大的后发优势。这也是为何美国如今能诞生乔布斯和苹果这样的神话,而中国却盛产“学霸”和山寨品的原因所在。

  梁启超有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必须维持住领先优势,这句话才算成立。然而,中国的基础教育赢在了起跑线,高等教育却显得后继乏力;中国的中学生可以在国际奥数比赛中所向披靡,却无法在进入科学研究领域后成为该领域的翘楚,无法引领世界科技的创新潮流。这是真正需要反思的地方。

  教育应让人保持对知识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探索,而不是教授大家只懂书本知识、不懂社会和人生的基本要义。学生不应仅满足于做一名“知道分子”,而应尽可能抛开功利,真正成为担当起社会责任的精英。从这个角度说,“知道分子”多了又怎样?(钟海之)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