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刊:美元日元双面夹击 2014亚洲经济难安稳

2013年12月26日 11: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2月26日电 最新一期香港《亚洲周刊》刊载《美结束印钞救市冲击亚洲》一文,文章指,自从美国宣布QE减码后,由于市场担心资金会由新兴市场流出,于是连日来新兴国家的货币均大幅震荡走跌,再加上日本安倍经济学以人为贬值的方法来增加竞争力,在美元和日圆的夹击,亚洲货币贬值的压力最大,对将来长期的不利影响也最大。也正因此,2014年的亚洲经济将难安稳。

  文章摘编如下:

  2008年,美国次贷风暴爆发,引发金融海啸,当时在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伯南克领导下,开始把主要利率降到逼近于零,接着祭出所谓的“量化宽松” (QE)措施,开始印钞救市,联储局开始购买美国国库券及房贷担保债券等。QE措施计有三个回合,其中的QE3没有设定明确的退场日期。

  而人们也知道,持续的印钞救市乃是一种非常态的紧急措施,它可以一时,但不能长久。因此2013年以来,QE3何时退场一直是不断的话题。伯南克将于明年1月底任满卸职,继任者是副主席耶伦,她的任命将在下周参议院通过。在这“新耶代伯”之际,的确是伯南克对QE做个总交代的时候了。

  而果不期然,12月18日,伯南克在他任内的最后一场记者会上宣布,联储局将缩减QE的规模,从2014年1月起,每月购债规模从850亿美元下调至750亿, 减幅为100亿美元。紧接着,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也发声明,表示从1月起,每月收购机构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的规模从400亿减为350亿;收购长期政府公债由每月450亿减为400亿,合计750亿。

  美国的上述宣布有几种意义﹕一,它不像某些媒体说的是“QE退场机制已开始启动”,只能说是联储局已开始审慎缩减QE规模。毕竟印钞票不能长久继续,美国必须为印钞找个下台阶。

  二,目前美国经济虽然未好转,但亦无更加恶化,2013年成长率估计为2.2%至2.3%之间,2014年为2.8%至3.2%之间;而通货膨胀率2013年为0.9%至1%,14年为1.4%至1.6%;失业率13年为7%至7.1%,14年为6.3%至6.6%。当经济似乎没有恶化,即表示可以试探去为QE找下台阶了。否则再持续印钞,它的负面作用即可能表面化。因此这次QE减码,每月只减了100亿,比率极小,只能说是很小的一步,根本谈不上是QE的退场。

  三,伯南克表示,QE减码将视经济情况而定,如果基本面转弱,不排除减码手段将会暂停。

  尽管美国QE只是审慎减码,而且减幅不大,但联储局刻意塑造经济乐观,仍对市场发挥一定激励效果。以前每次传出QE退场,股市都大跌,但这次宣布减码,人们却态度肯定,认为美国正走在复苏路上,2014年将会减幅扩大,一年后QE将会正式退场。正因为市场的信心增强,所以股市相对较为肯定地上升,人们相信QE的退场已属必然,接着就会是从长期利率开始,美国利率将会走高,通胀率将微幅上扬,民间消费将增加。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年终记者会上,就把2014年的美国经济看得相当乐观。

  不过,当今的世界经济紧密相连,特别是讯息面很容易引发短期和长期的波动。当美国缩减QE规模,甚至QE可能退场并可望升息,这代表了美元的行情可能看涨。就以连日来亚洲的波动,我们即可看出由于美元转强,而且美国经济可能好转,很自然地在全球流窜的美元热钱会往美国股市流去,脱离金市和新兴国家。

  就以国际金价为例,以前黄金是对冲美元贬值的工具,所以造成金价飙涨,而今美国宣布QE减码,12月20日金价跌破每盎司1200美元,最低到1187美元,银价也同样走弱,过去大量购买黄金的人都损失惨重,不幸被套牢。

  而对亚洲可能影响最大的, 乃是中长期的货币贬值问题。自从美国宣布QE减码后,由于市场担心资金会由新兴市场流出,于是连日来新兴国家的货币均大幅震荡走跌,日圆跌到104.43的价位,创下2008年10月以来新低;韩元则出现5个月来最大跌幅;印度尼西亚则跌至五年来最低。

  亚洲货币贬值除了美国因素外,还有日本因素,以人为贬值来增加竞争力乃是安倍经济学的重点。日本内阁在12月21日通过新年度预算,将发行41.25兆日圆新公债,这是日本版的QE。受到美元和日圆的夹击,亚洲货币贬值的压力最大,对将来长期的不利影响也最大。也正因此,2014年的亚洲经济将难安稳。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