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报:安倍“顶风拜鬼”似患政治“疯牛病”

2013年12月31日 10: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外交部:安倍关闭了中日对话大门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12月31日电 安倍晋三冒天下之大不韪,倒行逆施、狂妄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境外媒体分析指,安倍拜鬼当即遭到中韩美三国和国际社会以及国内广大民众的抗议和谴责和不满,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安倍的狂妄已到了发疯的程度,好似患了政治疯牛病一样。

  香港《文汇报》31日评论文章称,安倍拜鬼在2013年末在东亚制造了强烈的政治地震,而出乎安倍及其右翼势力集团意外的是,这场安倍拜鬼政治地震非但没有吓倒中韩,迫使中韩让步,反而使中韩升级对日的紧张关系,升级对日的反制,升级对安倍的批评和抵制。将为此付出严重代价的不仅仅是安倍及其内阁,更是被安倍蒙蔽和牵连的日本民众,以至于累及整个日本民族。

  德国前总理勃兰特下跪,对法西斯主义侵略罪行真诚表示忏悔和谢罪,德国总理一人跪下,而站起来和崛起的是整个德国民族;安倍首相否认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罪行而拜鬼,站着的是他一人,而倒下的却是整个日本民族。

  安倍拜鬼政治地震也震醒了美国,震醒了深夜睡梦的白宫,使奥巴马政府对不听话的安倍及其政治野心也提高了政治警惕,当即通过驻日大使馆发出声明,并由国务院再次重申对安倍的失望和不满。这势必对日美关系和日美同盟带来无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中国政府向来从维护中日关系和东亚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对安倍及其内阁主要成员如外相、防务大臣、内阁官房长官对中国的挑衅言行,都限于由外交部发言人或偶尔由副部长出面作出反应予以回击。此次安倍拜鬼,中国政府当即由外交部长王毅召见日本驻华大使,代表中国作出了强烈的抗议和谴责,罕见强硬表态,对日方挑战中日关系底线将奉陪到底。

  欧洲时报27日文章称,日本政界人物“拜鬼”之风由来已久,归根结蒂是他们从未对历史上日本战争罪行有过真正的反思与忏悔。但近年来,由于受到包括中韩在内的各国政府与人民的齐声谴责,日本首相层级的拜鬼行为有所收敛。此次安倍作为现任首相“拜鬼”,重新开启了七年来的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

  文章指,从安倍“顶风拜鬼”事件,我们看到了军国主义幽灵涌动的日本政治现实,看到了安倍病态扭曲的政治人格。

  台湾《中国时报》31日文章称,安倍走的是小泉的“国家正常化”路线。他们认为战后接受许多屈辱条件的日本,根本不是个正常的国家,推动修宪、增加国防预算、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更改武器使用三原则等等,都是要去除次等国家地位。安倍从竞选时就一直提到参拜的事,所以,这是一种路线的选择,不完全是针对东海防识区单一事件。不过,美国并不喜欢在外交节奏及优先选项上被人牵着走,尤其不想被日中韩的历史恩怨纠缠上。

  与上次近乎“落跑”的离场相比,这回安倍卷土重来,颇有一雪前耻之志。他提出三只箭政策振兴经济,成效不错后,对国内国外都以“日本回来了”作口号。不过,三只箭已开始显现疲态,而他的右倾国家主义路线,也开始让日本陷入一个矛盾的局面:日本想振兴,经济必须拉起来;但和中国交恶,却必然自绝于广大的商机。

  文章指,安倍声称参拜是表达希望不再有战祸,看他的所作所为却又是相反,这话真是说给鬼听的。

  政治风险增 日企“坐着等”

  台湾《旺报》31日文章分析,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使中日关系更加恶化,并影响到日本到大陆的投资,2013年上半年,日本对大陆的直接投资额为4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成。为了规避政治风险,日企正在加紧“脱离中国”。

  日本《朝日新闻》报导,安倍晋三于12月26日参拜靖国神社后,日本某大型汽车制造商的中国分公司负责人难掩困惑,“会不会影响销售,完全不知道。不明白(安倍)为什么要在这时候去参拜。”

  据报导,日本在2012年9月宣布钓鱼岛国有化后,日企的业务遭到很大打击,2012年9至10月各公司的汽车销量与上一年度相比几乎减半,直到2013年夏天才回稳。但安倍竟又跑去靖国神社参拜,让在大陆的日企“坐着等”。

  日年轻一代 急速右倾

  国际舆论认为,安倍政府向右转的速度越来越快,影响所及,日本年轻一代正在急速右倾化。韩国《朝鲜日报》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0多岁年轻人当中,回答“太平洋战争不是侵略战争”者占33%,在所有的年龄层中占的比例最高。此外,越是年轻一代,越是认为安倍政权是具有改革倾向的。

  台湾《旺报》另一篇文章称,在日本首相安倍执意前往靖国神社参拜后,中日关系降到前所未有的冰点;而2014年适逢甲午战争120周年,有媒体分析,中日或难免一战。平心而论,中国和日本都没有开战的本钱,谁都承受不起战争的代价。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