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习近平出席冬奥开幕式打破惯例 彰显习式外交色彩

2014年02月07日 11: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来源:中央电视台

  华媒:习近平新春布局施政 带领国人啃改革硬骨头

  华媒:安倍赴冬奥搅局 中俄涉日表态展示默契

  中新网2月7日电 第22届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将于当地时间7日开幕,应邀出席冬奥会开幕式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日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俄关系做战略规划。境外华文媒体指出,习近平此行打破中国最高领导人不出席境外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的常规,这种不循凡例的运筹风格颇具习氏外交的色彩。同时也能促使热络的中俄关系成为中国整体外交格局中的一个有力支点,掀起了中国外交的马年开年红。

  分析称习近平此行为普京“送暖”

  香港《星岛日报》文章指出,在西方多国首脑连手抵制的情况下,习近平昨日飞抵索契出席开幕式,为普京总统“送暖”。这也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在境外举行的大型体育赛事。

  香港《文汇报》7日文章指出,这是习近平新年首访以及连续第二年选择俄罗斯作为首访国,体现出中俄间的密切关系。

  新加坡《联合早报》7日社论指出,索契冬奥会至今占据国际媒体视线的新闻,并非体育本身,而是围绕着开幕式展开的大国外交。习近平决定出席开幕式,就引发了诸多的政治联想。在西方媒体不断报道索契冬奥会负面新闻,奥巴马缺席开幕式,国际恐怖组织发出安全威胁的背景下,习近平的举措无疑是对俄国总统普京的有力支持。

  习近平出席冬奥会开幕式打破惯例 彰显习式外交色彩

  香港《大公报》文章指,习近平此次创造了中国领导人赴境外出席大型国际赛事的新纪录,展示了中国新高层亲和、开明、自信的形象,并且扩大俄罗斯民间对中国的友好和亲近。习近平还将广泛会晤各国领导人。利用这种场合进行外交接触,气氛更为轻松,往往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联合早报》援引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观点表示,此次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境外体育项目开幕式,不但表现出中俄友好关系,也展现了中国新领导人对朋友“讲原则、有道义、有情义”的外交政策。

  香港《明报》署名文章援引有关人士指,这种不循凡例的运筹风格颇具习氏外交的色彩。习近平打破中国最高领导人不出席境外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的常规,并将“开年外交”访问对象再度选定俄罗斯,自有深意。

  文章指,一来公开“升级”对中俄关系预期,锦上添花、亲上加亲。二来突显周边外交在中国高层外交舞步中的首要地位。可以预计,推动重要双边关系走深、走实将是今年中国外交的重头戏。分析人士相信,中俄两国之间高水准的、特殊的政治关系优势,将藉此契机继续向经济、人文乃至军事领域的合作成果进行深刻转化。

  文章还总结了习氏外交“四字诀”:即短快平活。推行差异化外交,采取多层次的政治、经济、文化策略组合因应不同国家利益诉求,是习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取向。二是亲诚惠容。赴索契是习力行“亲”“诚”理念,即“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等。

  中国冬奥外交掀马年开门红

  香港《大公报》7日评论文章《冬奥外交掀马年开门红》指出,随着习近平的莅临,俄罗斯索契的冰天雪地映照出中俄关系的红火热络。继去年当选国家主席后首次外访就选择俄罗斯,习近平此次再度将新年首次出访目的地选定为北方邻国。这也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出席在境外举行的国际大型体育活动。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将是与习近平会晤最多的外国元首。

  文章说,两国在东北亚和中亚等地缘政治上的合作诉求以及在诸多国际问题上的共同立场,共同推升了中俄双方的战略互信,令中俄关系成为中国外交的优先选项。中俄关系的热络,将形成中国整体外交格局中的一个有力支点,并且影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变革。而习近平与普京这两位“性格很像”、充满个人魅力的大国元首之间的友谊,亦令中俄关系锦上添花。

  香港中通社援引分析指出,习近平此访虽是出席冬奥委会,但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索契冬奥委会可以说是俄罗斯的一场“主场外交”,今年中国也将主办APEC峰会,展开中国的“主场外交”,两国在外交领域的相互支持会更加凸显。

  《大公报》文章说,今年是中国外交大事频繁的一年,APEC峰会、亚信会议都将在中国召开,各种双边与多边会晤安排也非常密集。习近平在新春假期尚未结束时远赴索契,握手“北极熊”,拉开了“中国龙”马年外交的开门红,未来各项外交活动将有条不紊、有序展开,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一个稳定有利的外部环境。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