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报: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 忧患意识不可无

2014年02月07日 13: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网友三亚拍到三艘中国094战略核潜艇  来源:深圳卫视

  中新网2月7日电 香港《大公报》6日文章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各项发展指标跃居世界前列,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地位随之水涨船高,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当然,中国仍面临问题和挑战,仍需沿着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道路奋然前行,并要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耐心和定力。

  文章摘编如下:

  迈向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中国早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生产国。这结束了美国长达一个世纪在该领域独占鳌头的历史。在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只有美国的62%,而到了2011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就已经是美国的120%。2012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是美国的126%。中国从2007年连美国工业产值的2/3都不足,发展到“远远超过”美国工业产值,仅用了6年。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外汇储备2006年末突破1万亿美元,2009年末突破2万亿美元,2011年末突破3万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0.1倍,年均增长30.7%。2012年末为3.31万亿美元。2013年末为3.82万亿美元,再度创出历史新高。

  2013年的权威数据很可能明示,中国超越美国而成为世界头号货物贸易大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贸易规模急剧增加。进入21世纪以后,到2012年为止,中国的年均出口增长率达到19.2%。中国自2009年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后,在短短4年内成为货物进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

  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5倍。2000年中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万亿美元,与法国基本相当。但到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已接近7万亿美元,相当于法德两国经济总量之和。

  中国经济总量的国际地位实现“三连跳”。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相当于美国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17.9%上升至2012年的52.45%。这一差距有望继续快速缩小。根据国际机构的各种预测,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势不可挡,且为期不远。

  与此同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快速增加。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135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6094美元,稳居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

  在当今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广泛而深刻,互动更加紧密而增强,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媒体中已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使人直接地体会到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

  如果说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前是“世界工厂”,那么现在,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加强了。中国连同其他新兴国家工业生产的增长,正在颠覆世界工业格局。中国现已确立了其世界第一工业生产国地位,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而世界工业格局的颠覆,不仅是中国,更是世界经济的历史性时刻。

  中国上升为全球头号贸易大国,将是二战以来世界贸易格局出现的最显著变化,影响着世界各地民众的生活与生产方式。2013年中国全年进口近2万亿美元的商品,为全球贸易伙伴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和投资机会。

  中国的政治影响力亦逐步增加。从中国的亚洲邻国,到非洲乃至美国的传统后院拉丁美洲,世界各个角落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影响力。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上所表现出的最重要的变化之一。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开始努力学习中文。

  “中国模式”备受关注,国际影响力增大。一些舆论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模式、拉美模式、东亚模式相继失败之后,“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

  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代表了世界发展模式的未来潮流。如果说欧洲“莱茵模式”和美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分别在19世纪和20世纪引领风骚,“中国模式”将在21世纪迸发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成功,使“中国模式”的影响在全球范围日益彰显,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很大吸引力,推动了世界发展模式多样化。

  当然,中国面临大而不强的若干问题和挑战,仍需沿着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道路奋然前行,并要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耐心和定力。(陈须隆)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