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报:必须将日本军国主义DNA扼杀在萌芽中

2014年07月08日 10: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7月7日,河北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举行纪念“七·七”事件红色收藏展,参观的市民认真地查读着每一件历史资料。展览精选近百幅图文资料,通过真实的历史画面再现日军侵华罪行,也生动展示了当年华北军民浴血奋战、坚韧不屈的精神。图为一份由当时受害村村民填写的日军“罪恶事实”调查表。中新社发 翟羽佳 摄  

  中新网7月8日电 7月7日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美国《侨报》7日题为《日本军国主义基因必须扼杀》的社论文章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位于北京卢沟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各界代表一起,举行隆重纪念仪式。这也是首次有国家最高领导人在“七七”这天参与官方纪念。分析指,本月1日,日本政府通过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案,这也意味着日本有可能复活军国主义DNA,开启通往战争之路。

  文章摘编如下:

  1937年7月7日,北京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击侵略、全民抗战的序幕,中华民族自此经历血与火的抗争直至赢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关于这一事变,历史早有定论:它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蓄意制造的。然而,时至今日,以现任安倍内阁为首的日本右翼分子仍颠倒黑白,否认历史。

  继参拜“靖国神社”,连续发布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的言论后,本月1日,日本政府通过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案,这也意味着日本有可能复活军国主义DNA,开启通往战争之路。

  历史的铁证不容抹杀。1937年到1945年的8年间,中国伤亡3500余万人,其中3000余万为平民。大江南北,被日军绝灭性屠戮的城、镇、村多达四五千个。哀鸿遍野,饿殍塞途……无家可归的难民达4200余万人。 侵华日军犯下的暴行,在地域分布上极其广泛,几乎占中国2/3的国土;在时间持续上极其久长,几乎涵盖了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开始直至其失败的14年。

  回顾历史,人们会发现日本军国主义的最大特点是以中国为敌。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甲午战争和在二战前就早已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直接针对中国。而日俄战争、一战时在青岛的对德战争,战争地点均在中国,给中国带来了特别深重的灾难。

  安倍引领日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各个层面全面牵制中国,是安倍政治告别和平主义后,在对华政策上的一个重要特点。熟悉历史的人会意识到,安倍对华路线,与战前军国主义在很多地方相似。战争年代的日本军国主义现在正在复活,当前的扩军强兵政策与之一脉相承。

  此时此刻,人们重温历史,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令中国老百姓提高警惕,同时告诫国际社会,比如美国,不要拿起别人的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日本军国主义曾给中国、亚洲乃至世界带来无尽创伤。血迹斑斑的罪行,罄竹难书的祸害,充分说明日本军国主义的实质就是反人道、反人类、反文明,是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是和平的潜在大患,也是人类文明的最大威胁。

  平心而论,尽管美国在日本修改和平宪法的道路上起到了推手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从此与中国为敌。况且,曾遭遇日军偷袭过的美国也应清楚地知道,沉寂了70多年的军国主义一旦彻底复活,受害的不仅是亚太地区和亚洲人民,也会给日本带来巨大灾难,更会殃及整个世界在二战后60多年取得的和平成果。

  就此而言,遏制日本右翼势力的扩张趋势,消除日本军国主义基因的复活危险,不仅是在捍卫亚洲的和平与稳定,更是在维护世界的文明与未来。战前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隐喻着告别和平主义的安倍,不仅会带领日本延续战前的失败,还会让日本在失落的深渊中跌得更深。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七七”这一天不仅仅是值得中国人民纪念的,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各国乃至世界人民都应永远汲取教训。应该意识到,今天的日本,从民意基础到国家体制,与二战前的日本有很大的不同,军国主义之路更走不通。右翼势力逆流而动、挑战和平的企图,势必遭受失败。惟其如此,更应剔除其好战DNA,将军国主义的苗头扼杀在萌芽中,才能“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