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媒:中美战略对抗并非不能避免 对话成和解液

2014年07月11日 12: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7月9日,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讲话。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汪洋、国务委员杨洁篪,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财政部长雅克布·卢出席。中新社发 侯宇 摄  


 

视频:习近平出席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并致辞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7月11日电 香港《大公报》11日刊文评论称,一年一度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催化剂,试图以谈话、谈判的方式化解中美之间的分歧;是和解液,试图在沟通中增进互相间的了解和认识,中美间的分歧是因为不了解而产生误解,中美对话为改善关系铺路。多年来,中美已经磨合出比较成熟的分歧处理方式。

  文章摘编如下:

  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如期在北京举行,给今年以来有些走上歧路的中美关系带来改善的希望。尽管涉及的国际、区域纷争给中美关系蒙上阴影,但对话、合作与相互尊重代替对抗、斗争已是世界趋势,始终是两个泱泱大国力图劝勉对方遵守的规则。

  事实上,中美之间在磕磕碰碰中渐行、斗而不破中磨合始终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旋律。一年一度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催化剂,试图以谈话、谈判的方式化解中美之间的分歧;是和解液,试图在沟通中增进互相间的了解和认识,中美间的分歧是因为不了解而产生误解,中美对话为改善关系铺路。

  战略对抗并非不能避免

  为期两天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国务卿克里等中美高层官员出席。习近平致开幕辞时表示,中美互斗会为全球带来灾难,呼吁两国能彼此尊重。美国总统奥巴马亦发表声明,指欢迎中国和平崛起,并会致力与中国发展新模式的关系。克里亦指出,本年正值中美建交35周年,中美之间的战略对抗并非不能避免,两国虽然有分歧,但有能力找到共识。他又说,美国有决心与中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共同走上一条和平、繁荣、合作,甚至竞争,但不包括对抗的道路。

  中美两国领导表示的态度清晰表达了,两个大国都希望以坦诚的方式增进了解,以合作的方式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磋商,围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主题,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主持中美战略与经济合作对话的美方代表,美国财政部部长雅各·卢日前在华盛顿表示,双方目前正就60个议题展开合作。双方讨论问题的领域相当广泛,议题涉及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的重大问题,双方就中美关系、各自内外政策、双边重要敏感问题、两国在亚太地区的互动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和全球性挑战深入交换意见。

  战略对话期间,双方还举行关于气候变化、科技与创新、苏丹与南苏丹联合国维和、打击动植物非法交易等议题的对话和对口磋商。

  中美间有众多对话平台,为在多个领域加强交流与沟通,以化解矛盾和增进合作,中美之间建立了多个磋商机制。其中,中美战略对话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作为两国交流中重要的机制,为促进双边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两国间定期高层对话机制,讨论包括双边、地区和全球的安全与经济议题。

  美重返亚太加剧关系紧张

  今年的对话任重而道远。去年底今年初以来,中美关系时阴时晴,如美国对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表示关切,奥巴马总统见达赖喇嘛,美国宣布起诉中国五名军官,美方频繁就海上争议表态。有的风波是“老问题”再现,有的则是“新因素”凸显。

  对话不会全部解决两国间的深层次矛盾,但坦诚相见,互相交流磋商,有利为改善关系铺路。这些年来中国崛起,改变了世界的原有的架构,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超过德国成为第一大商品出口国,又超过美国成为第一製造业大国等等,都会不断冲击美国人敏感的神经。重返亚太成为奥巴马政府在亚太制衡中国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剧了中美政治关系的复杂性,亦使得两国的经贸关系不断陷入阶段性麻烦。

  中方愿意主动改善关系

  不过,多年来,中美已经磨合出比较成熟的分歧处理方式,如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商贸联系会等,双方爆发贸易战或货币战的危险大大减弱。这样的战略和经济对话突显的是,经济是政治的润滑剂,经济的互动、互利有助政治交流的气氛和缓。战略共识又是解决具体分歧的良药。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希望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第六轮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正是体现这种改善关系的意愿。(纪硕鸣)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