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媒:日本“抗中”究竟需多少本《防卫白皮书》

2014年08月07日 11: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日本2014年版防卫白皮书出炉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8月7日电 8月5日,刚刚结束10天拉美5国访问行程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便马不停蹄地召开内阁会议,批准通过了2014年版日本《防卫白皮书》。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称,正如媒体此前披露的那样,在这份长达505页的日本政府文件中,“中国”一词依旧是中心,是重心。日本《防卫白皮书》已经成为渲染“中国威胁论”的系列文件。

  文章摘编如下:

  2014年版《防卫白皮书》对中国公务船不断进入钓鱼岛周边的“指责”比去年更为强烈,“谴责”中国以“高压”态度开展海洋活动,认为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单方面改变现状,可能会导致事态升级,引发不可预料的事态”。

  日本政府最早于1970年出版《防卫白皮书》,此后从1976年开始每年发布一次。算起来,今年发布的正好是第40部《防卫白皮书》。

  在这样一部描述日本安保形势、解释日本防卫政策的政府性文件里,近年来,“中国因素”竟然越来越多,份量也越来越重。从2009年版《防卫白皮书》将中国国防政策及军事动向定位为“关切事项”,到2011年首次于《防卫白皮书》中对中国在东海、南海的活动冠以“高压姿态”和“霸权主义”的头衔;从2012年版《防卫白皮书》点名要求中国“增加军费透明度”,到2013年白皮书首次使用“日本面临比以往更为严峻的周边安全环境”这一突显危机感的表述,并且明确将中国解读为出现这一情势变化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日本《防卫白皮书》已经成为渲染“中国威胁论”的系列文件。

  安倍领导的自民党政权重新上台后,更是将《防卫白皮书》的“奇功妙效”发挥到淋漓尽致。据媒体披露,在拟定2013年版《防卫白皮书》时,得到安倍授意的防卫相小野寺五典直接向相关人员发出指示:在面对威胁时,没有必要“忍气吞声”,应该“大声说出来”。

  而且,日本政府相关人士也透露,《防卫白皮书》草案出台后,防卫省内部有意见认为“内容虽是事实,但用词颇具刺激性”,但防卫省最终没有改变相关表述,因为事前过目白皮书的安倍称“这不是很好嘛”,对白皮书内容表示了认可。为了突出这份《防卫白皮书》的意义,安倍特意指示防卫省邀请1970~1971年担任日本防卫厅长官、《防卫白皮书》创刊人、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为新版《防卫白皮书》撰文。

  在安倍政府看来,提高调门指出“中国威胁”,不论对于内政还是对于外交,都是再好不过的“王牌”。

  对内,安倍政府要建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设置“特密法案”;要“强军壮武”,扩充军备预算;要突出“强化日美同盟”的意义,说服民众理解“保持驻日美军存在”的作用……要达到这些目的,通过《防卫白皮书》夸大“中国威胁”无疑是最佳办法。

  另外,安倍政府还要突破禁忌,解禁集体自卫权的使用,今后仍需进行大量的舆论宣传,而使用“中国威胁”作事例,便可以对民众实施更多的“爱国教育”,对青年人大搞“国防教育”。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对外,安倍政府清楚,要恢复日本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同时压制中国的发展,如今单靠日本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论”,日本可以拉拢“同命相连”的亚洲邻国,构建“共斗中国”的阵营;通过在全世界哭诉“中国凭实力单方面改变现状”,日本可以四处推销安倍的“积极的和平主义”,让世界看到“‘强大的日本’是维持地区平衡的关键力量”。

  可以看出,今天的日本《防卫白皮书》不再只是讲述一个国家内部事务的政府文件,它已变成一种军事和外交工具;如今日本《防卫白皮书》所表现出来的也不再是条件反射式的不安,而完全是出自于一种精心设计的政治战略。其背后的阴谋就是,不仅明确将中国视为日本的“头号敌人”,同时也将中国指责为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破坏者”。

  可以预见,这种渲染“中国威胁论”的《防卫白皮书》今后还会继续出版下去,因为,它已不再只是一本几百页的政府文件,而是某些阴谋者实现理想的奠基石。(蒋丰)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