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看待学生听老院士报告趴桌睡 不能以偏概全

2014年09月19日 10: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外媒:看待学生听老院士报告趴桌睡不能以偏概全
图为报告会上学生趴桌子睡觉的场景。(图片来自中青在线)

  中新网9月16日电 近日,92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作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有媒体曝光称,大批后排的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对此,美国《侨报》发表文章评论称,数张“趴桌睡”照片给读者制造了睡觉者众的模糊印象,但由于这些积极信息的缺失,一个普通的会议场景,就简化成了“老者讲,学生睡”的刺激性画面。

  文章称,“趴桌睡”事件成为这两天的热点新闻,缘起是92岁高龄的吴良镛坚持站了35分钟作报告,但台下大批后排学生却睡倒一片;还附上了照片,白发苍苍的老者,趴着睡的年轻背影,两个反差如此强烈的镜头,引发舆论骂声一片。

  文章指出,道德的大棒顿时铺天盖地而下,斥责声不绝于耳。诚然,睡觉者的做法确有不妥,缺乏对学界泰斗应有的敬重,该打板子,但若硬要将此上升到道德层面,甚至欲一棒子打死年轻一代,却有失公允。

  首先,报道有夸大之嫌,公众很容易被媒体截取的会场一角所误导。睡觉的学生的确存在,但在6000多人的听众中到底占了多大比例,却说不清道不明;数张“趴桌睡”照片,也被指出是对一个局部不同角度的拍摄而已,却给读者制造了睡觉者众的模糊印象。报道还刻意回避了另一面,据现场参加者澄清,当时有学生在做笔记,学者的报告多次获得热烈的掌声……这些细节表明,认真听演讲的也是大有人在。

  但由于这些积极信息的缺失,以及负面信息的夸大,一个普通的“少数人睡,多数人听”的会议场景,就简化成了“老者讲,学生睡”的刺激性画面。这种刺激公众情绪的失实报道,对整个社会有意义吗?

  其次,有学生抱怨,大学不少讲座是辅导员以学分为“要挟”硬逼学生去的,坐在那里已是“仁至义尽”。在青年学子需求和兴趣日趋多元化的当下,参会学生不可能个个都能全情投入。报告也许会感染对建筑艺术满怀热情的学子,而那些“被”参会的学生,不是不尊重知识,而是从选择的第一步就造成他们的不积极。

  第三,“正确的人在错误的时间相遇”,有错的不是高龄院士,也不是睡着的学生,而是“大锅饭”式的报告会教育模式。很多人的人生,小到“被”参会,大到“被”高考……都是在无奈地接受一次次大锅饭教育,在“模式化”生活中完成。

  文章最后强调,学生“被安排”撑场子的经历,已经令年轻人对这类报告会产生先入为主的反感。 不管主办者出于何种好心,传统的灌输式宣讲教育,似乎越来越难有市场了。

【编辑:马君豪】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