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中国经济不再“GDP挂帅”是明智做法

2014年10月20日 15: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0月20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0日发表文章称,中国将寻求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北京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降低了GDP增长的重要性,是明智的做法。从长远和从环境及社会的观点来看,这将让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更可持续。这将对中国有利,也对区域有利。

  文章摘编如下:

  对中国来说,长达30年的双位数增长不但画上了句号,也意味着放弃一味追求经济增长数量的新政策的出现。中国将告别不计代价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模式。这新发展最近得到官方认可。中国国家统计局最近宣布,正采取步骤结束它所说的“GDP挂帅”时代。

  这工作的艰巨性自不待言。任何试图改变GDP结算方式,以更好反映经济生产质量的尝试,都是困难重重的。以GDP的结算来说,大多数主流经济学者都了解固有技术局限,例如污染或GDP概念中同快乐和满意程度相关的“负面外部性”。前者涉及如何为污染和其深远社会影响,准确定价的复杂统计难题;后者关系到怎么样评估人们满意度,或任何牵涉到比较人们快乐程度的哲学性问题。

  中国国家统计局这次做法的最重大效果,是对中国除了GDP数据外的经济表现,定期提供一个更全面和多方面的评估。将来,除了GDP数据,国家统计局将提供其他40多个核心指标,以更好地反映产业提升、技术发展、环境保护、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人民的生计等关键领域的经济和社会变化。

  这样,中国决策者便可以对中国取得的“真实”经济和社会进展,有更平衡的观点,不被GDP数据过度误导。因此,长期来看,国家统计局新举措的重要性,不在于改变GDP会计准则,而在于未来转向更高质量经济增长的根本政策改变。

  事实上,在今年于澳大利亚举行的G20集团财政部长会议上,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肯定了这项改变。从现在开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将更关注综合目标,如稳定就业和低通货膨胀率。政府将不再对一些GDP指标的短期变化做出反应,而是会坚持其结构性改革和产业提升的长期目标。楼继伟也再次确定,中国较低但较稳定增长是“新常态”。经济增长出现波动时,政府也不会像以往一样,采取不必要的刺激措施人为地促进短期增长率。

  冷淡看待经济增长成果

  几乎是巧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确定,中国已赶超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中国2014年的GDP总量(以购买力平价计算)是17.6万亿美元,或比美国多2000亿美元。这些以购买力平价为基础的数据,去年已经开始流传,但中国统计当局却拒绝接受。

  不同国家GDP的国际比较,往往因为国内价格的巨大差异而被严重扭曲。这些国家的GDP被转换为美元所造成的汇率偏差,也是一个因素。采用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方式,是要使用“国际价格”——实际上很接近美国价格水平——来纠正这些偏差。这就像《经济学人》所发明的巨无霸汉堡指数(Big Mac Index),也就是比较不同国家出售的巨无霸汉堡的价格,来确定当地货币的购买力。

  这一次,中国被正式确定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北京对此淡然处之,是可以理解的反应。中国目前的人均GDP(名义),仍然比世界上的80个国家低,“最大经济体”对中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而且,成了世界最大经济体后,中国也担心被要求对各种国际义务付出更多。更重要的是,中国已不再沉溺于不论是名义或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数据。

  “国民收入主义”

  因为缺乏更好、更有效的衡量方式,所有政府一直沿用GDP或GNP的增加,作为经济增长的指标,也使用“人均GDP”来评定国家的平均生活水平和生产率水平。国民总收入(National Income)、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往往被交替使用,其中的差别很小。

  非经济学者可能认为,经济增长没有什么了不起。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持续一段时期的高增长,是争取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即使是一个发达国家,也需要取得相当的增长来维持就业。

  北京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降低了GDP增长的重要性,是明智的做法。从长远和从环境及社会的观点来看,这将让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更可持续。这将对中国有利,也对区域有利。(黄朝翰)

【编辑:马君豪】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