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降息为经济扩空间 避免“大水漫灌式”刺激

2014年11月26日 10: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央行时隔28个月首次降息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11月26日电 中国央行的降息决定以及再次降息的可能性,连日来成为海内外投资者的热门话题。法国《欧洲时报》26日评论表示,这是中国央行2012年7月以来的首次降息,该刺激成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的巨大利好,以避免重蹈大水漫灌式强刺激的覆辙。通过降息稳增长,为各项改革新措预留施展的空间,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

  文章摘编如下:

  就在11月21日,中国央行宣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40个基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流动性的增加,令疲软的资本市场一扫颓势,股指连日大涨,股民喜笑颜开;房地产市场上,房贷压力的减轻无疑会刺激抑制的购房需求,“房地产回暖”的预言重现。更重要的是,此举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催发投资热情,可成为经济下行压力的一股反向作用力。

  中国是顶不住了吗?海外有一种声音认为,此次中国宣布降息很突然,表明经济下滑的程度远比预期严重,促使决策层不得不祭出了这一不常动用的“武器”。这种揣测过于渲染,透着中国决策层“玩不转”经济政策、疲于应付经济形势的意味,认为降息一旦开了头就会有下一次,那就更表明中国的日子不好过,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引擎定位就要打个问号了。

  的确,从近期经济数据看,物价指数、制造业指数均在低位,消费和生产局面双不利,经济陷入了低迷。此前央行已采取定向宽松手段实施宏观调控,实施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效果不明显。从经济学的逻辑看,降息的预期已渐趋强烈。决策层此举是顺应市场预期,综合种种经济信号而做出的灵活的、主动的调整。从“微刺激”,到定向宽松,再到降息,不同阶段的经济形势采取适合的工具,并视效果进行调整,不以主观好恶行事,尽展可控性。

  尽管降息是力度很大的宽松刺激,但并不意味着中国重新陷入对增长的病态迷恋,重蹈大水漫灌式强刺激的覆辙,“稳健偏宽松”的总基调没有变。降息,救的不是好看的数据,而是经济综合素质——提质增效,当然也包括维持合适的量。“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这是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对中国经济目标的阐释,随着下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端出的2015年经济计划将进一步得到丰富印证。

  说到底,经济调控的精髓在于平衡。为了短期数据忽略长期质效,导致整座经济大厦隐患重重,或者为了理想中的质效而过度压缩增长空间,从而累及改革空间,这是经济调控的两个极端,处于任何一端都要吃大亏。即,中国不需要野蛮的增长,但也不需要僵化的改革教条,完全牺牲增长的改革算不上是真改革,也将是无法成功的改革。

  因此,降息呼之欲出,通过降息稳增长,为各项改革新措施预留施展的空间,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降息而不是降准,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让金融为实体经济舒筋活络,同时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矫正银行暴利,促进商业银行参与竞争。未来,决策层将继续运用各种政策组合、金融工具组合应对经济局势变幻,撬动经济转型,催发潜力。

  如今全球经济依旧难言乐观,美国因经济复苏而决定退出QE(量化宽松政策),陷在经济泥淖中的日本则继续QE之路,大有孤注一掷之势,欧洲具有自身特点的QE(降息、向市场注入流动资金,但不能直接作用于欧元债券)至今并无明显效果,无人知道欧洲何时才能复苏。为了提振全球经济,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试图走刺激路线,即便如此,中国更显克制的降息与他国无止境的QE并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必将会有新的定位。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