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媒:央行减息是中性政策 旨在解决企业融资难

2014年12月09日 13: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2月9日电 日前,中国央行下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对此,香港《大公报》9日的文章分析称,央行指降息是为了改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利用下调基准息率引导金融产品息率下行,但这不表示货币政策取向有了改变,目前经济仍运行于合理区域,故不必更改宏观调控政策,在通胀下行时减息仍然是中性政策。

  文章摘编如下:

  11月底中国央行减息令人意外,近期央行一直采取定向放宽政策支持银行及企业,避免了全面减息或降准的一刀切办法。现在看似情况有变,此举的真正意义及效果如何,确值得探讨。

  央行减低一年期基准存息,与此同时还作出了一些调整:一是存息上浮极限由基准利率的1.1倍提升至1.2倍,浮动幅度扩大了一倍。二是利息档次精简为一年及之内、一年至五年(含五年)和五年以上等三个。

  央行指降息是为了改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利用下调基准息率引导金融产品息率下行,但这不表示货币政策取向有了改变,目前经济仍运行于合理区域,故不必更改宏观调控政策,在通胀下行时减息仍然是中性政策。

  此次减息从改革上看,是在放开利率让市场决定的路上再踏进一步,之前已完全放开了贷息,现在存息也正逐步放开。

  从宏观政策角度看,情况确如央行所言,经济增长虽见下滑,却不必也不应采用扩张货币政策来加以刺激。

  随着近月通胀下行令实际利率上升,减息是避免由此带来收紧效应,使货币政策维持中性。一年期存息减至2.75厘,比10月CPI的1.6%升幅仍高很多。从微观政策角度看,降息却不宜用来处理融资难等问题,事实上也不会见效。融资难是个别类型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及个别行业(如三农)等的问题,以一刀切降息来处理缺乏针对性及有效性。之前一直采用的定向放宽措施合适得多。且按市场规律,融资难的企业在减息后融资或会更难,因银行将更无兴趣放贷。

  减息的具体影响在贷款方面,由于利息早已浮动,故调校基准利率只影响部分楼贷及政策性银行贷款。

  存款方面,由于同时放开上浮限制,故存息可不减反加:如一年期减了0.25厘,但上浮幅度却增加了0.275厘。现时不少较小的银行要高息吸存,故实际上不允许调降存息。

  此外,对汇率及跨境资金流的影响也未必显着。一是中国的汇率仍未自由浮动且还有外汇管制,故利率与汇率的互动并不十分即时及直接。二是游资进出大多非为利息而是为了升值或贬值。还须注意一次减息幅度有限,作用自然亦大,更重要的是看利息已否进入下降轨迹,但暂时无此显示,何况央行已明言不是转向货币扩张。

  最后,还须指出,央行的政策操作问题。这次减息令各方感觉事出突然,且与一贯的说法有异,显示央行在调节市场预期上功夫做得不足而应予改善。办法之一是参考欧美央行的定期议息,并清楚说明调息的考虑因素及规则。(赵令彬)

【编辑:马君豪】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