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谈“恐归族”:莫念衣锦还乡 莫以贫富论英雄

2014年12月26日 15: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2月26日电 临近春节,在外漂泊的亿万年轻人将踏上归乡的旅程,中国有媒体刊文称,相对于父老乡亲很高的期待,“没脸回家”成为一些年轻人的感受。对此,美国《侨报》26日发表文章称,这是“衣锦还乡”的传统观念下的一种本能反应,但单纯地以贫富论英雄,只会歪曲英雄的意义,别管面子,有家可回就是幸福的。

  文章称,“恐归族”是对在外地工作、不愿意回家过节的人群统称。在常人甚至父母眼里,这些人有那么一点冷血,不念旧,甚至还常常被冠以不孝之名,事实上,他们的恐归背后藏着许多无奈,是在“衣锦还乡”的传统观念下的一种本能反应。

  面子,是中国传统观念中最被看重的东西,爱面子算不上什么坏事,但因“功未成名不就”导致想回家而不敢回家的心态却困扰着越来越多的“漂一族”,甚至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容忽视的大问题。究其原因,与不成熟的价值观和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不无关系。

  文章认为,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中,个体的努力不仅仅是要实现个人价值和远大抱负,还需要背负光宗耀祖的重任,或者,满足“衣锦还乡”的虚荣。在物质主义盛行的今日,进一步激化了这种传统观念,在乡镇里尤为突出。调查发现,在“恐归族”中,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其处于“夹心层”的特征非常明显,在就业上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于生活中同时面临在城市立足难和家庭期望高的双重压力。

  文章分析道,“没脸回家”不是个别现象,它反映出中国当下社会阶层逐渐固化、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难;反映出特大城市畸形膨胀,小城镇与乡村资源匮乏……若要帮助这些人“有脸回家”,政府机构或许要多些制度关怀,使教育资源分配均衡、区域发展平衡,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努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多给“没脸回家”的年轻人其他打拼途径,而非一定要在大城市里实现抱负,如此也能让个人、社会都有脸面。

  同时,新制度的建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其等待社会环境的变迁,不如自己主动调整心态。单纯地以贫富论英雄,只会歪曲英雄的意义。“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中国春节的价值不正是提醒我们超越距离与世俗、投入家的怀抱吗?别管面子,有家可回就是幸福的。(钟海之)

【编辑:马君豪】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