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媒:香港80年代电视捞饭 造就“集体叮当回忆”

2015年01月04日 14: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月4日电 香港《明报》3日文章称,过去30年来为叮当配音的林保全2日早离世,港人对他满怀不舍。每当“叮当”一角出现,港人自然会想起保全叔的声音。到底几代集体回忆如何造成?叮当的动画始于1980年代,当年经济起飞,“电视捞饭”是港人最大娱乐之一,而且社会节奏较慢,卡通角色更易入脑;加上叮当“百宝袋”内的法宝,无论是每一代的小朋友都能有共鸣,令港人对角色整体(包括声音)都有感情。

  文章摘编如下:

  每一代皆对“百宝袋”共鸣

  时代巨轮一直在转,由《430穿梭机》到《闪电传真机》,再转至《放学ICU》,无线儿童节目代代不同,当谭玉瑛都换走了、技安也成了胖虎,唯有叮当的声音始终不变,而“多啦A梦”在八九十年代成长的港人心目中,只是一个多了出来的名字。

  次文化堂社长彭志铭表示,叮当在香港动画始于80年代,当年社会正在起步,经济起飞,看电视也是港人最大的娱乐之一,而且社会节奏不似现时般飞快流转,卡通中的角色更易入脑。他指出,叮当的“百宝袋”能带给人希望,而当中的法宝例如记忆面包、诚实豆沙包等,能令每一代小朋友产生共鸣,无论任何时期的小朋友,都不喜欢受困于读书的环境,可借法宝宣泄不满。

  怀念角色整体性格声音

  他认为,叮当陪着小朋友成长,成为了不同年代港人的共同回忆,对其产生的感情也是整体的,包括了角色性格及声音。他说,保全叔的离开是一种损失,而配音组内就算有跟保全叔声音相似的配音员,在港人心目中也定会失分,他说,“世界正是如此,总不能吹毛求疵。”

  过去30年来为叮当配音的林保全2日早上离世,港人对他满怀不舍;次文化堂社长彭志铭认为,叮当动画在港始于1980年代,而其“百宝袋”的法宝对于每一代的小朋友都有共鸣,形容港人对叮当的怀念是整体的,包含角色的性格和声音。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