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媒:安倍不听中美德劝说 自有其“奇葩”认识

2015年03月11日 14: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默克尔对日本提正视历史:对过去清算是和解前提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网3月11日电 近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对日本展开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日本新华侨报11日文章称,这是默克尔时隔7年再次访问日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原本想借这位欧洲“铁娘子”一点光,为自己的外交成绩单再添上几分。出人意料的是,默克尔一到日本就给安倍做起了“历史老师”。但安倍就是听不进去,他有着自己的“奇葩”认识。

  文章摘编如下:

  3月9日,默克尔在东京发表演说时,从德国自身的历史角度出发,提醒日本方面要毫不回避地直面二战历史。演讲一开始,默克尔就引用已故的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1985年演讲中的语句,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的日子是“象征着解放的日子”,并称试图对历史视而不见的人“在当下也只能做瞎子”。

  她直言不讳地说“德国之所以能在二战后与邻国构筑起友好关系,正是有了真诚面对历史的态度,才得到各国的谅解”,强调战败国真诚面对历史的重要性。

  当天下午,默克尔又在与安倍共同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德国战后对战争历史问题进行过非常深入的讨论,把对过去的清算视作实现战后和解的前提。默克尔说,在与安倍首相的会谈中,她介绍了德国如何清算纳粹分子实施的屠杀犹太人等可怕罪行。这是默克尔到访日本后,一天之内第二次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给安倍“讲课”,教育的力度非常大。

  其实,不仅仅是德国领导人这么想,最近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会见记者的时候也表达了同样的态度。他在回答日本记者提问时表示日本应该在战后70周年之际拿出“良知”来,并强调了加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他明确指出,日本不应该忘记了曾经是加害者。这是中国从另一个侧面给日本做“历史老师”。

  而且,美国对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也动作频频,不断给安倍政权施压。美国国会调查报告书对安倍的历史认识表示忧虑,美国媒体激烈批评日本的历史认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建议日本通过对话与邻国解决历史认识问题。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这么多位敢于直言的历史老师,安倍本来应该感觉是非常幸运的。可不幸的是安倍天生就不是吃苦药、听忠言的主。他甚至忘记了基本礼貌,对“老师”一声不吭,未做任何回应。这其实源于安倍对二战特别是日本在二战中的行为,有着自己顽固的“奇葩”认识。

  首先,安倍非常重视所谓“民族性”。他强调,日本民族主要以大和民族为主,德国是日耳曼民族。亚洲与欧洲、东方与西方的不同“民族性”,决定了战后的处理方式、对战争态度及认识的不同。但是他好像忘了,侵略战争的毁灭性与破坏性,就是对外星人也一样,怎会因民族不同有所区别。

  其次,在侵略的定义上,安倍与德国战后领导人有着不同的“概念”。德国政府深刻反省历史,老老实实承认了自己的侵略行为,并做出真诚道歉与赔偿。而安倍却认为,所谓“侵略”,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各自根据不同情况对“侵略”有着不同的理解。日本在二战中的行为是“解放亚洲”,这就是安倍所谓的“侵略无定义论”。如果按照安倍的理论,希特勒只不过是一个失败的“解放者”。

  其三,安倍认为德国是“无条件投降”。德国原来的法西斯政府彻底倒台,被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四个国家分别占领。而日本的投降带来了保留所谓“国体”和“天皇制”的结果。这种情况下,安倍比来比去,得出了日本是“有条件投降”的惊人结论。实际上,他是想用这种结论来做“挡箭牌”,否认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性质,推卸应承担的历史责任。

  其四,安倍认为德国是“战败”,日本是“终战”。时到今天,日本把1945年8月15日天皇发布的诏书都成为“终战诏书”,把这一天都称为“终战日”。

  不过,即使安倍死鸭子嘴硬,毕竟到了二战结束70周年的历史节点。当年由反法西斯国家创立的联合国,确立了战后新秩序,确保70年内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捍卫了人类和平。对于全球各国来说,今年是一个值得共同纪念的重要年份。全世界都在等着安倍做出何种表态,看“小安子”玩出何种花样。他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冒天下之大不韪吗?还真说不准!(蒋丰)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