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公报:中央推进地下管廊建设 破解“看海”困境

2015年07月30日 1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7月21日早,浙江杭州遭遇强降雨,市区多处路段出现积水,部分路段通行一度中断。 中新社发 李晨韵 摄  


视频:北京:风狂雨骤 市民“看海”  来源:上海东方高清

  中新网7月30日电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香港大公报30日评论称,这一举措可谓顺应民心所向。地下管廊建设落后引发的城市内涝,已经成为严重的“城市病”。

  文章摘编如下:

  当下时值盛夏雨季,各大城市“看海”的新闻屡见诸报端。一遇到降雨,市民街头捞鱼、划船,公交车变轮渡,楼盘成海景房。当然,所谓“看海”,戏谑中有更多无奈。地下管廊建设落后引发的城市内涝,已经成为严重的“城市病”,甚至多次造成伤亡。

  城市管廊建设存在的突出弊端是缺乏统一规划、统筹建设、长远布局。水、电、热、气等不同部门各自为政,各扫自家门前雪;且目光短视,一届领导一届工程。因此造成大量重复建设,城市马路经常被开膛破肚,排水管道刚建好填平路面,燃气管道建设时又重新挖开,另起炉灶;空中的电力、电信线路横七竖八。不仅给市民生活出行带来不便,加剧交通拥堵、灰尘污染,更严重浪费公帑,加重财政负担。这些被老百姓戏称为“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而28日的国务院会议还引用了这些词汇,说明决策层充分吸纳了民意、民声。

  此次国务院部署城市管廊建设,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一来这是重要的民心工程,可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提升民生福祉。建设宜居城市。并为新型城镇化探索创新发展路径。

  二来,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需要投资发挥保增长“利器”的作用,而基础设施投资是重点。建设城市综合管廊符合中央所要求的“有市场,有长期回报”的“好投资项目”标准。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此前也明确指出,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压力之下,应大力推动各地建设综合管廊。

  目前内地只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少数城市建有综合管廊,全国里程仅约800公里,迫切需要补足“欠账”。据测算,地下管廊每公里造价约1.2亿元人民币,如果每年能建8000公里管廊,总投资将打近万亿。加上带动水泥、钢材、机械工程设备等,拉动经济的作用非常明显。不仅有助短期支撑经济,更可打造经济发展的长远动力。

  28日的国务院还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了详尽安排,譬如要求考虑城市发展远景、预留和控制地下空间;完善抗震防灾等标准,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终身责任和永久性标牌制度。同时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可以说,城市底下管廊建设,将迎来历史上最好的黄金期。(马浩亮)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