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廉租房、住房私有率与社会公平

2013年07月11日 14:48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房屋少了不行,房屋多了分配不合理也不行。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社会平衡论”是从住房的均衡提炼、引申出来的。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就发出警示:要防止“积累愈增加,这种分裂也就愈剧烈”,恩格斯也曾说过:“并不是住宅问题的解决,同时就会导致社会问题的解决。”记住这些名言,有助于推动我国廉租房的建设

  中央财政前不久下拨2013年中央补助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专项资金580亿元,此消息令人心潮澎湃。这不只是因为580亿数额巨大,更主要的是“租赁”二字耐人寻味。住房应当以“私有”为主还是“租赁”为主,既是当今世界各国说法不同做法各异的现实问题,也涉及马克思恩格斯关注多年并写有专著的理论问题。

  怎样的“恒心”才是有出息的、科学的?

  “居者有其屋”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可是,是居住在自己拥有产权的房屋里,还是居住在自己租赁来的公共房屋里?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有的国家住房私有率高,有的国家相反。一般都认为过低不好,其实过高也不见得好。社会学主张社会流动,既主张水平流动,又主张垂直流动。尤其是在交通发达以后,人口会很自然地按照产业、技术、资金的流向而流动。近年来,我们爱谈“中国情怀”,爱谈“世界眼光”,若一年到头蜗居在自己拥有产权的斗室里,情何以堪?

  现在世界上住房私有率最高的国家,是从“社会主义的苏联”独立出来的爱沙尼亚,约为96%。从过去“一切归公”的那一极跳到“越私越好”的这一极,这个“96%”是矫枉过正的产物。有些人爱讲“恒产恒心”,这里有部分真理。但是,恒心怎么可能只来自于恒产?再说,就是来自恒产,也不一定是单指房产。人与人之间不仅有“地缘”关系,更有“业缘”关系。准确地讲,有“恒业”方有“恒心”,专心于自己的专业,专业需要到哪里就奔向哪里,这种“恒心”才是有出息的、科学的恒心,才是能“恒”得下去的恒心。“乐业”带动“安居”,“安居”服从“乐业”。

  积极推进公共租赁房建设,符合群众利益

  现在中国城镇的住房私有率是多少?说法不一,但总归比许多发达国家要高得多。这不是好事情。即使扣除欧洲统计住房私有率时的“负水分”,如他们为逃税,生了好几个孩子的“夫妻”还不是合法夫妻,明明是夫妻两人拥有的住房也只能统计一人拥有,那中国的住房私有率也比外国高。西方大城市住房私有率最低的只有百分之十几。相比之下,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公共租赁房建设,从而相对降低住房私有率,是给即将就业的大学生、给农民工、给进城务工人员、给城镇低收入者送来喜讯。他们有可能迅速实现“居者有其屋”了。

  从理论上说,私房率高意味着社会流动量小。可是,中国的社会流动量并不小。仅以农民工为例,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261万人,其中外地农民工就有16336万人。想想看,在廉租房稀缺的情势下,这么多人住到哪里去了?这就是“群租”这一怪象激增的缘由。再想想看,“群租”又为我们的社会带来多少弊病!只想着用房产提升GDP,忘记了还有人“群租”,这怎么行呢?现在政府把满足困难群体基本住房需要,列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符合群众利益的,也是会促进社会公平的。

  欧洲有些国家是如何让“买房不如租房”的

  怎样才能落实公共住房的建设,提高租赁的比例呢?首要的是要变革“树怕移,家怕搬”的旧观念。上海虹口区有条几十米的小弄堂,住过茅盾、叶圣陶、周建人、郭沫若一批名人,全是外地迁来的,后来又都迁了出去。“名人多故居”很正常。咱百姓也一样,要“四海为家”,不要只以“老窝”为窝。当然,这要以外面的“新窝”胜过“老窝”为前提。

  其次是要看政策向哪方面倾斜。近年来有些人搞“房屋投资”,贷款买了十几套、几十套房屋,立即成了暴发户。相反,欧洲有些国家在法规上有意向租房者倾斜:一、房租不能高;二、5年内房租可以随物价指数的上升而上升,但最多也只能提升15%;三、不得对老人提高房租;四、如连续租给一家租房户5年以上,就允许租房户一直住下去,除非证实出租者自己需要居住以外,都不许收回。维也纳有个长约1公里的、以马克思名字命名的“马克思屋”,有1382套廉租房。只要住进去,只要能交房租,一律不许终止租赁。把以上四条集中到一点,必然是:买房不如租房。这样,住房私有率怎么能不低呢?租房的比例又怎能不高呢?社会流动的流速又怎能不快、流量又怎能不大呢?

  解决住房问题,要学好马克思的“社会平衡论”

  我国2012年城镇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32.9平方米和37.1平方米,这对13亿人口来讲是天大的好事。住房的宽敞是建设宜居国家的一个指标,也是公民生活幸福指数的一个指标。住房的宽敞也说明我们有条件实现住房上的均衡。上面提到的“马克思屋”,总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可以容纳4000名左右的居民。一套住房面积大概50平方米,内部结构为两厅一室,即前厅、客厅和卧室,同时配备有自来水、卫生间、浴室和厨房。大楼里还有许多公共设施,比如洗衣店、幼儿园、公共澡堂、图书馆、牙医诊所等等。住宅楼群建好之后,维也纳被人赞为“欧洲社会福利政策的典范”。

  深陷欧债危机的西班牙曾要求德国援助。德国人说,你们西班牙的人均财富为德国的两倍,怎么还要我们援助?“德国之问”发人深省。房屋少了不行,房屋多了分配不合理也不行。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社会平衡论”是从住房的均衡提炼、引申出来的。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就发出警示:要防止“积累愈增加,这种分裂也就愈剧烈”,恩格斯也曾说过:“并不是住宅问题的解决,同时就会导致社会问题的解决。”

  记住这些名言,有助于推动我国廉租房的建设。

  (邓伟志 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