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难产”的住房信息联网

2013年08月23日 13:1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多妙语

  “住房信息联网受到的阻力不小,需要将近两年时间完成。”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日前结束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的一席话,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折腾两年至今“难产”,传说中实现的时间节点被一推再推。联个网,咋就这么难呢?难在哪儿呢?

  被公众寄予调控、房产税及反腐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始于2010年6月,住建部曾要求全国40个重点城市在2012年6月底之前与之联网。然而,已实现住房信息联网的40个主要城市,虽可与全国联网,达到住房信息联通共享,但一些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库仅覆盖城市主要城区,周边县区没有囊括在内。

  随着各地“房多多”被一个接一个地揪出来,人们不禁又要想起联网的问题。去年12月,住建部再度表示,将与之联网的城市在2013年6月扩大到500个。然而截至8月中旬,住房信息联网“沉默”了。不少业内人士证实,住房信息联网进程一再突破时间限制点,从目前的实际来看,几乎陷入停滞,此前承诺的500个城市更是无从统计。

  不少房地产业内人士认为,住房信息系统是实施差别化信贷、房产税等税收征稽的必要基础。也就是说,住房信息联网是在为房产税征收“打底”。为何房产税试点扩容风声愈来愈紧的时下,联网这个“打底”的事儿反而保持沉默了呢?

  “住房信息联网的进度并不理想,在实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小。”贾康说,联网的技术难度不大,但地方政府和公众并不情愿接受联网。博鳌房地产论坛的一些嘉宾也认为,住房信息联网触及部分人的利益,不希望过分将这一财产进行暴露,地方政府不配合、官员信息难公开、基础数据整理庞杂等因素均使这项工作寸步难行。

  也就是说,这“难产”是人为的原因。住房信息联网之所以受到地方政府和公众的“不情愿接受”,原因不说自明。地方政府就不用说了,仅就公众而言,不情愿接受的,相信也占城市有产阶级的大多数。只有那些在城市中没有住房或只有一小套住房的人,才有可能愿意让住房信息公开,而这部分人赞成信息公开的目的,也是为了使房价下降以便自己有能力买房。也有观点认为,住房属于不动产范畴。不动产有确权的必要。不动产确权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每一块不动产都有了清晰的信息记录后,财产的实名制登记、财产的法律保护、财产的流转交易以及流转交易制度全程中间的税收制度,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如果仅仅把联网当作让房价下降的调控手段,可能是浮浅的认识。

  此外,针对“房多多”现象,如何处理“住房反腐”和“保护个人隐私”的关系,也成为住房信息联网关键问题。房地产信息查询对公民隐私保护有明确规定:非公民本人要查询房产信息,当事人除了要提供房屋所有者的身份证原件外,还须取得所有者签名同意的委托书。暨南大学教授胡刚曾经表示,公民的个人隐私要得到保护,官员财产要公开透明、接受监督,两方面不能偏废。 许蕾

【编辑:张玉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