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豪客推高广州10月二手房均价 超六成豪宅一次性付款

2013年11月08日 10:1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李广军 摄

  二手楼市“银十”成色十足,“豪客”涌现,将二手均价拉至22432元/平方米。来自合富置业的成交数据统计,10月广州二手住宅成交均价环比2013年9月上升7.6%,同比2012年10月上升31.8%。高端物业交投最旺的天河区,成交均价环比涨幅领跑其他区域,据数据统计,2013年10月天河区二手住宅成交均价为32951元/平方米,环比2013年9月出现13.9%的涨幅,而楼价相对较高的中心四区,2013年10月二手住宅成交均价为27953元/平方米,环比2013年9月上升9.9%。

  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高端买家入市的时间提早了约一个月,促使10月二手市场上高单价、高总价物业成交占比增多。合富置业市场经理梁燕明表示,从往年市场成交数据来看,去年到11月才是高端买家入市相对集中的时间,而今年高端买家购房旺季提早到10月已出现,从合富置业成交数据统计结果分析,今年10月份3万元/平方米以上单价段成交比例较上月及去年同期明显增加,高价位物业交投畅旺亦对10月整体市场二手住宅成交均价产生明显的拉升。

  高价位物业成交占比突破15%

  合富置业市场经理梁燕明表示,10月二手住宅成交均价明显拉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市中心高单价物业成交升温。来自合富置业的成交数据统计,从全市范围来看,今年10月单价超过3万元/平方米以上的二手住宅成交占整体市场的16.9%,而在今年9月同价位二手住宅成交仅占当月整体市场的12.3%,而去年10月单价超过3万元/平方米以上二手住宅占比更低至3.9%。据分析,10月单价超3万元/平方米以上二手住宅多以市中心物业居多,超过90%的个案物业位于中心四区内,当中占据区位、稀缺景观资源或优质教育资源优势的天河、海珠及越秀高单价二手住宅尤其受市场青睐。

  此外,尽管10月换房客占整体客源的比例较9月略有下降,但今年10月当中仍有超过29.2%的买家属于换房客,高于去年10月26%的换房客占比。受市场看涨预期仍然高涨以及市中心改善型一手住宅入市门槛较高的影响,以换房客为主要目标购房群体的300万元以上二手住宅交投活跃度较之前有所升温。来自合富置业的成交数据统计,今年10月中心四区300万元以上二手住宅交投活跃度比9月增加约4.5%,买家多出于担心越迟买越贵的心理加快入市步伐,在这类换房型买家当中,小户型换大户型的占大多数,也有一部分是想改善居住环境或因子女读书而置换名校物业的。

  由于目前在市中心换房成本较高,在10月成交的总价300万元以上换房型个案当中,不乏“卖一买一”的情况。如有一位换房客原来住在金海花园65平方米的2房物业,生了小孩后,想换一间大点的户型,就以200万元将原物业卖出,然后在帝景苑以320万元购入138平方米的3房物业。在市中心大型楼盘当中,换房客在同一楼盘内置换不同组团物业的情况相当常见。如靠近天河公园的大盘华景新城,有一位换房客,为方便家中老人出行,以200万元放售自己在华景新城的2房楼梯楼物业,再以340万元成功购置120平方米的华景新城电梯楼3房物业。

  二手豪宅成交占比升至11.3%

  受政策加码预期的影响,以及10月陆续有不少豪宅以笋价放售的刺激,促使10月二手豪宅交投热度较上月及去年同期明显升温。来自合富置业的成交数据统计,10月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上二手豪宅的成交占比突破一成,达11.3%,而今年9月及去年10月同类型物业成交占比分别为8.3%和7.5%。

  梁燕明表示,一方面楼价连续数月上升及政策加码预期增强的影响促使部分持有豪宅物业的业主决定以笋价放售物业以求在短时间内尽快完成交易,以致10月份豪宅笋盘的放盘数量突然增多;与此同时,市场上长期存在一批目标楼盘锁定性强且资金实力雄厚的豪宅买家,其中不少买家甚至因没有物色到合心意的笋盘而持币守候好几年之久,因此10月市场上一有豪宅笋盘放售,马上吸引这批资金实力雄厚的豪宅买家关注。

  10月以笋价放售的二手豪宅放盘,物业质素及价格的吸引力,令这些豪宅买家不惜一掷千金以一次性付款方式将守候多年才物色到的心仪物业收入囊中。来自合富置业的成交数据统计,10月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上二手豪宅成交个案当中,多达66.7%的个案是以一次性付款方式完成交易的,而去年10月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上二手豪宅成交个案当中,仅有52.1%的个案是以一次性付款方式完成交易。南方日报记者 许蕾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