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保障房建设任重道远 "供需错位"等问题依然存在

2013年12月05日 09:5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事实上,保障房建设已经进入“产出”高峰。

  记者从北京市住建委了解到,截至10月份,北京市已经建设收购各类保障房16.2万套,竣工8.5万套,提前超额完成2013年全年任务。此外,北京还提出2014年“10万套保障房竣工”的目标。

  而不容忽视的是,保障房“量”上达标了,“供需错位”、“质量问题”等问题依然存在。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向新华网记者表示,保障房建设要“以人为本”,不能单纯以开工量、完工量来考核,而是要更注重解决了多少户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以多种形式存在的“供需错位”

  80后的小冯夫妇已经连续3次放弃等候已久的北京公租房摇号了。 “我和媳妇都在中关村上班,但让摇号的公租房都在通州,住过去每天路上就得3个小时,还不如每月多花1000块租个近点的。”

  放弃候审的并不止小冯夫妇,同样的问题也在其他城市存在。此前深圳最大公租房项目分配进入了最后阶段,首批推出的8250套公租房,入围申请家庭一万余户,但有45%的申请家庭最终弃租。

  倘若说小冯夫妇在北京面临的区域错位,与我国保障房建设的仓促上马有关,在具体实施中没有摸清申请家庭的真正需求,尚可通过优化制度设计来解决,那么真正棘手的是城市间的错位。

  一位中部省份的开发商曾告诉记者:保障房建设的目标责任是以“省”为单位,一些省份都会将建设指标分配在给小城市和县城,然而当地居民都拥有房产和宅基地,并不需要公租房和经适房。

  “大中城市尤其是其核心区域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价码也不断飙升。再加上商业地产对地方GDP更具贡献力,肯定不愿拿出优质土地资源用于建设保障房。而建在小县城同样计入保障房建设任务之内,地方政府何乐而不为?”上述人士道出了保障房建设供给和需求错位的症结所在。

  “土地财政”的利益驱动还导致了部分保障房项目选址偏远,交通不方便或者缺乏学校等配套设施,而记者了解到,这也是保障房放弃候审的原因。不过目前北京等城市通过保障房多与商品房搭配建设,某种程度缓解了这一问题。

  更大的供需错位,表现在部分保障房沦为了“福利分房”。此前媒体爆料,在北京东四环大郊亭桥东南角,一个名为“广华新城”的大型经济适用房项目,被曝定向销售给中央部委和中石化等,拟售价格只有市场价的五分之一。

  专家称不能单纯以开工量、完工量来考核

  而接连曝出的房屋质量问题也成为了保障房的“诟病”。去年7.21大雨,北京玉桥东里小区十余经适房住户家中发生了阳台漏水的情况,个别楼外墙还出现裂缝;同兴园小区多家限价房住户也被爆顶楼漏水,小区路面塌陷。

  上述种种问题若长久存在,无疑会使得保障性安居工程效果大大折扣。至少目前来看,直接导致了保障房空置的尴尬。今年7月,多个省份审计结果显示:山东、海南、广东、云南四省份保障房空置高达5万套。

  显然,无论“供需错位”、“配套缺乏”还是“质量问题”,保障房的控制并非政策的路径失误,而是存在政策落实或执行偏差。但如何才能堵住执行的漏洞,让保障房切实满足困难群众住房需求?

  上述开发商人士认为,应该根据需求来分配建设任务,具体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的申报与自上而下的调查相结合,参考人口基数、经济发展程度等各方面的因素,区别对待,合理倾斜。

  而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向新华网记者表示,关键在于保障房建设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房为本”。

  “‘以人为本’,意味着并不单纯以开工量、完工量来考核保障房建设,而是更注重解决了多少户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他进一步指出。这样更符合我国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出发点。(记者 朱玲)

【编辑:张玉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