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石家庄再无首套房贷折扣优惠

2014年02月20日 14:43 来源:长城在线 参与互动(0)

  去年底房贷收紧风劲吹,许多“等贷”族等着春节过后新一年的信贷额度落地解渴,然而记者采访了解到,春节过后,我省房贷暂无放松迹象,依然延续去年底房贷紧张的局面,不仅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依然大多维持基准利率,有的甚至出现上浮,贷款审批时间依旧普遍维持在20个工作日的“慢节奏”。

  首套房贷折扣成了稀缺资源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国有四大行对首套房贷款的打折优惠基本结束,都是按照基准执行,即使有优惠,但条件也相当严格,而部分股份制银行还在进一步缩减房贷额度。而针对银行利润相对较高的二套房贷业务,大多数银行要求首付比例维持在七成,利率为基准利率的1.1倍,也有个别银行的二套房利率上浮至为1.2倍。

  从各大银行的审批放款节奏来看,整个周期依然漫长。据记者了解,国有大行普遍在要10到20个工作日才能审批通过,而股份制银行和一些城商行则普遍在1-2个月甚至更久。

  银行流动性趋紧仍是主因

  “今年年初的信贷额度比较紧张,基本上每个月10号之前就用完当月的额度,排队都排不上。”某股份制银行信贷经理诉记者,“主要是受银行存贷比的考核以及贷款结构的调整,银行贷款规模尤其是房贷整体趋紧。”

  相关数据显示,1月最后一周四大行压缩了近千亿贷款,最终1月四大行新增贷款3500亿元,比2013年同期3767亿元新增规模低7%。这相对往年年初松、年底紧的常规情况来说,是很反常的现象。

  一方面全社会流动性偏紧,尤其是市场利率偏高,银行间市场隔夜拆借利率仍保持在4%的高位,“大河没水小河干”,个人房贷当然不可以放大水,况且首套房贷利润少,银行并不情愿做这单生意;另一方面,部分城市房价涨幅仍偏大,在房地产政策依然从紧的背景下,房贷不可能显著放松。专家认为,宏观金融环境、微观行业政策两方面作用下,出现了今年年初银行个贷反常规收紧的现象。

  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给银行带来的资金使用成本提高也不可忽略。“像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都会增加银行的存款数量,但现在年轻人都热衷于更高收益的互联网金融,分流部分活期存款,这就造成银行资金成本提升,现在股份制银行的资金成本都在4%,要是用于做房贷,央行基准利率在6.55%,这个差额很小,除去各种人力成本,利润空间非常小,而银行资金成本的上升,必然会导致贷款利率的提高。”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

  紧张趋势或将延续

  对于房贷逆势趋紧的现象,某商业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房贷紧缩的局面短期内恐怕难以打破。该人士透露,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目前银行的“吸储”压力普遍很大,就该行而言,总行对存款的考核压力甚至大于贷款;同时,首套房贷银行如果按打折利率放贷,是几乎不赚钱的,因此按基准利率甚至上浮利率给贷款者办理业务,预计将成为今年房贷市场的常态。“存款利率现在都上浮到顶了,如果再在贷款利率上打折,利润空间就非常少。比如说我们行5年期定存利率现在是5.2以上,而5年以上贷款利率为6.4,如果打9折后将变为5.7,这就没什么赚头了。”

  推荐阅读:

  一般三种情况下不建议提前还贷

  如果你正享受着公积金贷款或7折利率,那么不必急于还款。因为目前7折的5年期贷款利率低于5年期存款利率,即使是把这些钱存入银行收益也要比提前还贷合适。如果提前还贷后再贷款购房,你就绝对不可能借到这么便宜的钱了。

  如果你选择的是商贷和公积金构成的组合贷款,提前还房贷一定要先还商贷。由于公积金贷款含政策性补贴的成分,所以,贷款利率比商贷低不少。

  做生意的买卖人,手里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如果投资回报率高于贷款利率,则没有必要选择提前还贷。

  两类人可提前还款

  目前还处于还款初期和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人可以考虑提前还房贷。还贷初期的朋友,在贷款的前几年,本金基数大,利息相应也高,如果手头有闲置资金,而又没有较好的投资方向,提前还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人,由于执行上浮利率已经较高,所以如果此类贷款人有能力一次还清贷款,相对会比较划算。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