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武咸城铁站房价堪比“白菜”

2014年03月04日 10:44 来源:荆楚网 参与互动(0)

  湖北省首条城际铁路——武咸城际铁路的开通,庙山、纸坊、贺胜桥……沿途13个站串起了武咸“同城时代”。

  这让武汉一些略显偏远的区域,甚至咸宁部分区域,与武汉中心城区快速对接,曾经的“荒地”变成房地产开发“热土”。

  如今,“花园”变得热闹起来,城铁对咸宁房产的影响正在发酵,一方面吸引了许多武汉人到咸宁来买房;另一方面也吸引许多知名房地产商到咸宁来投资。

  房价之惠 催生“双城生活”

  “现在咸宁在武汉打工创业的小老板们还真不少,由于难以承受武汉的房价,很多人都想着把家安置在咸宁市的城铁站旁。”咸宁市民张先生表示,城际铁路开通后,半个小时的车程比坐公交还快,身边人都谋划或已经过上上班江城、夜宿香城的“双城记”生活。

  2009年武咸城际铁路开建,到咸宁买房的武汉人越来越多,别墅类房源受到多数人青睐。“在咸宁买别墅每平方米仅为4000元,价格只有武汉别墅的三分之一,很多工薪阶层前往咸宁购买别墅或花园洋房。”

  咸宁市规模最大、销量最好的高端楼盘碧桂园·温泉城,“3年卖房收入近30亿元,武汉人‘贡献’了四成。”温泉城策划主任袁江峰说。

  咸宁市房地产管理局有关人士表示,武咸城际铁路开通后,武汉到咸宁的交通更加便捷,交通方式更加丰富,再加上咸宁生态环境优良,全年优良空气指数达到345天以上,非常适宜人居,且房价低廉,相信会对武汉市民产生较大的吸引力,有天也会象工作在北京,住在天津一样,工作在武汉,住在咸宁。

  2014年1-2月份,咸宁城区商品房均价3493元,涨幅约200元。热门楼盘如咸宁碧桂园均价3700元/平,锦绣城均价3580元/平,三胜印象均价3300元/平,北门华庭均价为2200元/平。

  咸宁房价为何“贱如白菜”?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咸宁在售楼盘110多个,新房库存量240多万平方米。而市区常住人口只有32万,无力消化这么多房源。照现在的销售速度,即使不开发新盘,也得5-10年才能卖完。

  城铁开通 撬动“房产热”

  一些房地产商将眼光投向“双城融合”。

  尚书名府、未来天地、天洁国际城、福星城、铂金公馆……沿着城铁两边,一幢幢现代住宅高楼和商业楼盘的崛起速度令人惊叹。在咸宁工作了10多年的徐先生感概:近年来咸宁基本上是“一年一小变,三年大变样”。

  2009年城铁动工,那时在咸宁城区投资建设的房地产开发商不过86家,而如今,咸宁市的房地产开发商已增至近200家。

  据咸宁市房地产管理部门数据显示,城铁开通后,城区销售商品房32.01万平方米,3119套,同比增长32%。

  近年来,咸宁市通过招商引资,加上相对便宜的土地转让和税收政策,土地市场变得炙手可热,各大开发商趋若鹜。大家都把目光投向这片“温泉城”、武汉“后花园”。

  咸宁市房地产管理局负责人表示,随着楼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及高端别墅项目的进驻,市场上房地产项目以及产品类型越来越丰富。

  万豪、碧桂园、三江集团等大型开发企业入驻,它们相继开发了碧桂园温泉城、三湖温泉产权式酒店、太乙国际温泉度假村的休闲住宅等温泉配套地产项目。以温泉为中心,融合养生、休闲、娱乐、度假、商品住宅等功能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各地开发企业和投资客商的青睐。

  “一站一城” 孵化新型城镇

  城际铁路为沿线站点新型城镇建设带来了契机。

  在武咸城际铁路贺胜桥站三四百米处,42栋、1500余套农民集中还建住房拔地而起,楼体白色外立面现代感十足,小区设施一应俱全。“屋内水、电、气、宽带等一应俱全,屋外是绿地,还有幼儿园,跟城区商品房没什么两样。”在梓山湖新城,一名刚入住的农户说。

  贺胜桥是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的首个城镇化试点,集中居住区建设是贺胜新城的民生项目。

  “拿出黄金地段给农民,一是让农民生活居住方便,二是利于农民将来做生意,集中居住区将建幼儿园、小学、医疗中心、商铺、污水处理中心等。”省梓山湖生态新城投资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说。

  按照规划,梓山湖新城总用地面积约46平方公里。除了农民集中居住区、站前广场,梓山湖新城还将建鄂南风情商贸街、印斗山北伐遗址红色文化公园。昔日国道旁边的老集镇,正在变身为集高档住所、旅游休闲、特色商贸、生态观光和高科技研发于一体的新型城镇。

  省联投集团人士称,新城将利用毗邻“武汉·中国光谷”的优势,吸引科技型项目和人才落户;利用天然氧吧般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发展旅游经济。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