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济南限购松绑 更多二三线城市或效仿

2014年07月11日 10:5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济南市历山路上的一个楼盘售楼处摆出取消限购的提示。

  有分析称二、三线城市或效仿 专家指出限购政策调整应遵循“微调整”原则

  记者昨天从济南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了解到,自昨天起,济南实行了3年多的商品房限购政策正式取消,居民今后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房不再需要开具限购证明。

  有专家分析称,全国二、三线城市或将效仿济南,纷纷放开限购。也有专家对济南取消限购提出批评,认为取消限购与中央的调控政策相左,会削弱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如果全国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后果不堪设想。记者了解到,济南取消限购的根本原因是房地产成交量持续低迷,库存严重。

  最新动态

  不认户口不论套数随便买

  昨天下午,记者以市民身份咨询济南市房地产交易中心,济南市历下、市中区房地产交易中心,都得到肯定的答复:济南从10日起取消限购,无论是否有济南户口,不管之前买过几套房,都可以随便买。

  记者随后又拨打了济南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的咨询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济南的确取消了限购,市民在购房时不再需要向房管部门说明自己是否是首次置业。不过,相关贷款政策和之前相比没有变化。

  工作人员同时表示,此次取消限购的政策是由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制定的,他们只是执行单位。此外,他们并未收到书面文件,只是收到口头通知,这一消息已向下传达到各区房地产交易中心。记者随即拨打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多位负责人的电话,手机均无人接听。

  济南一家房地产中介表示:“这不是新消息了,我们前段时间参加过有关座谈会,当时说起全面放开限购,现在只是确定了实施时间而已。”

  “松绑”背后

  库存创纪录要消化15.7个月

  记者昨天了解到,济南此次放开限购,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该市严重的商品房库存问题。

  7月9日,济南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发布数据,今年1月至6月,济南市区二手住宅成交面积114.9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1%。

  据克而瑞济南机构统计,截至2014年4月底,济南普通商品住宅库存661万平方米,创2009年12月底以来的最高库存纪录。按照过去3个月的月均成交量42万平方米计算,661万平方米的库存量需要15.7个月才能消化完,而这并没有包含济南房地产市场未来新增的供应量。

  “现在的局面是‘价格下不来,成交量上不去’,如果取消限购并降价,使‘购房需求’转变为‘购房行为’,将是最有效的刺激成交量的方法。”济南满堂红房产经纪公司的分析人士刘华昨天表示。

  众说纷纭

  其他二、三线城市紧随其后?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认为,如果这次限购松绑没有遭到叫停,可以预期,大多数二、三线城市都会紧随其后,中央的限购政策或将名存实亡。今后限购政策很可能只会在一线城市和10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存在,而其他城市都将逐步取消。

  然而取消限购是否会削弱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专家意见也不一致。

  有业内人士昨天就对济南取消限购提出批评。“济南这么做开了个很坏的头。”他分析说,盲目取消限购政策,投资性购房可能迅速转化为消费性购房,加剧市场矛盾。二、三线城市的购买量有限,不仅库存难以消化完,反倒是将风险全部释放出来,届时投资性购房也将会大量抛售,房价面临上涨风险。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取消限购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很小。国家统计局科研所数据质量研究室主任余根钱表示,目前依靠房价上涨推动的投资投机需求已大幅减少,受限制的投资投机需求就更少了,取消限购只能使受限制的需求释放出来,因此作用很弱。

  “那些从长期来看已经没有必要保留限购的城市,现在是取消的最佳时机,取消限购将可以省下一笔监管成本。”(记者 肖欢欢)

  调整宜“温刺激”

  据新华社北京电(记者王岩波、王志)记者从济南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获悉,从10日起,济南市商品房限购政策正式取消。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首席研究员李战军表示,原来房地产调控在国家层面基本上是“一刀切”,现在按照分类调控的指导原则,各地可因地制宜。

  限购政策逐步退出,有利于让市场主导调节供需,也有利于产业政策的调整,但专家指出,房地产调控“去行政化”是一个分类、分步的过程。李战军认为,限购政策调整应该遵循“微调整”“温刺激”的原则,分阶段执行。

【编辑:马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