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别让保障房经常唱起空城计

2015年01月22日 14:20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

  全国保障房建设的典型、青岛重点民生项目青岛白沙湾片区保障房,因位置偏僻、缺乏配套设施而遇冷,全国最大保障房社区成了一座空城。在我国多地,保障房空置现象大量存在。以陕西为例,该省制订的建设21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中,目前已竣工91万套,分配入住80.47万套,空置总数达10万套。(1月21日《京华时报》)

  保障房何以唱起了空城计?表面看,房屋质量没保障,让人难以安心入住;选址偏僻,交通不便;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有的连超市、菜市、公交等都找不到。此外,保障房申请门槛太高,让不少人“望房兴叹”。

  从深层看,保障房规划建设者并没有把保障房当作济困房和惠民房,而是当作“政绩房”与“官帽房”,在上级行政指令之下,只追求保障房建设数量达到要求,却不管选址是否科学、配套是否完善、申请人是否满意。总之,保障房是建给上级看,而非让人住的,保的是官员政绩,而非民众安居。

  分配不公平与不透明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保障房的空置率。当保障房被有房一族、高收入阶层等觊觎并持有,被公权部门违规销售或挪作他用,就会造成结构性供需不匹配,中低收入群体难以享受,不空置才怪。

  要解决保障房空置现象,既要严格监管体系,力破分配不公,还要针对保障房空置建立问责机制,倒逼相关部门在规划保障房时,不再是完成数量任务就万事大吉。要以解决多少户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作标准,方能杜绝“重量不重质”、“重建设轻分配”等现象,促使保障房建设“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房为本”。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